一张动态交通运行图上,一个个小点在线路上跳跃,鼠标一点,车牌号码、运行路段等信息一目了然,上海市70%的新能源公交车汇聚于此。这张图,被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戏称为“保姆服务单”,哪个点出现异常情况,他们都要第一时间回应、处理。
新能源公交车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亮相,现在,它已走出上海,走出国门。从一开始主要依赖外方技术,到掌握关键技术实现技术出口;从只有生产销售队伍,到成立由中方控股的研发中心、组建公交服务保障团队,新能源客车已成为上海申沃的拳头产品,新一代混合动力公交车将于2015年驶上街头。
世博绿车回炉换“心”
“有一批服务世博会的纯电动公交车,电池寿命快到了,我们将更换电池,让它们重新上岗。”在申沃研发中心的实验室,记者看到一批世博公交正在接受“体检”。
“目前在上海跑的新能源公交车主要有纯电动、混合动力、超级电容三种,前两年在日常运营中遇到了阻力。”申沃负责研发的高级工程师阚卫峰坦言,比如,上海土地资源紧张,超级电容客车却需要在每个车站新增变电、充电设施,导致各方推广力度不大;纯电动车受到续航里程的限制;而混合动力车,不少驾驶员认为节油效果不明显。
市场平寂期,申沃用两招应对:一是“走出去”,与国内其他城市对接,积极探索海外市场。青岛目前90%以上的新能源车都由申沃提供;产品出口到加拿大、印度等地。二是“练内功”,成立研发中心,开发了增程式电动客车和新一代混合动力客车。“所谓增程式,简单来说,就是加装了一个发动机,让车子不会发生缺电抛锚现象,解决了电动车续航里程不能满足公交运行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增程式电动车已批量上市。
目前,新一代混合动力公交车正在研发,预计节油率达35%,比目前的混动车高10%,明年年中上市。
3000万元学费花得值
从2003年起,申沃就开始了新能源客车的研发,但一开始要花钱向外方买技术。“我们引进消化吸收,做出了一批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公交车,但这些车到底能不能投入商业运行,还是有些没底。”申沃客车总经理张立春介绍,和轿车相比,新能源客车研发有三个难点:对续航里程要求高,一般需要达到250公里/天;主要在城市中心运行,须频繁起停,刹车系统易磨损;载客量大,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
为了验证安全,申沃可谓“不惜血本”:在上汽的大力支持下,花3000万元聘请了国际著名咨询团队,对每一款新能源产品进行严谨的安全性评估,选做“针刺、火烧、浸水”测试,多次验证电磁波对车辆的干扰测试。做“浸水”测试时,研发人员还从菜场买回活鱼,观测、记录鱼在电池、电容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以此验证安全性。“3000万元换来了20多个问题。当初业内有人笑话我们,这3000万不知道要卖多少辆车才补得回来,但为了安全,这个学费花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