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丰田宣布旗下大部分混合动力车型采用的镍氢电池将被放弃,计划未来将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锂电池来代替镍氢电池,从而改善燃油效益,延长续航距离,提升了汽车的易用性。自1997年到今年3月31日丰田混合动力车全球累计销量500万辆,普锐斯就占据了其中70%。丰田将在日本静冈县湖西市与松下共同投资200亿日元来建立合资企业投产锂离子电池,该公司由丰田持有80%股权,其余20%为松下所有,年产能有望达到二十万套。
消息一出业内哗然。堂堂丰田混动车一直以来推崇镍氢电池,而今突然放弃令国内一些主打镍氢电池的生产厂家“心灰意冷”。目前国内还在生产镍氢电池的厂家主要有比亚迪、环宇赛尔、科力远、东莞迈科、淄博迪生、亿纬锂能、深圳力可兴、量能科技、倍特力等。
从镍氢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看,日本和美国镍氢动力电池技术仍处于领先地位,早已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能力。全球比较有名的镍氢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有日本Primearth EV、三洋、美国Cobasys 公司、法国SAFT 公司、德国VARTA公司等,其主要优势在于电池质量较高,如储氢合金配方、纯度和表面处理上有显著优势;电池组件一致性较高、稳定性能好。
日本丰田混合动力放弃镍氢电池路线,未来将采用重量更轻的锂离子电池来代替镍氢电池。虽然,镍氢电池不可能马上退出市场,但市场份额日趋缩小乃至最后消失是不可置疑的趋势。以下风险对于仍想投资镍氢电池或寄希望于镍氢电池“翻盘”的企业来说,值得三思:
政策风险。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明确了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路线,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流地位得以确立,镍氢电池地位被弱化。在镍氢混合动力车尚未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之时,未预期到的政策转向不利于HEV在普通消费者中的推广,这无疑加深了对镍氢电池未来发展前景的忧虑。后续政策以及相关细则若不能对HEV以及镍氢电池的发展思路加以补充,国内镍氢电池行业面临的政策风险将放大。
产品替代风险。由于技术成熟,镍氢动力电池在2-3年内还不能被锂动力电池迅速替代,但技术成熟同样意味着缺乏提升空间。相反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超预期发展的可能性,镍氢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的时间窗将大大缩短。 安全隐患、成本高昂以及未经过大规模商业化检验是掣肘锂离子动力电池大规模运用的主要因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现,使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正逐步得到解决,规模化生产后成本下降潜力极大。即使是在HEV领域,镍氢电池所面临的被替代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锂电池技术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原本大规模运用镍氢电池的日本丰田、日产等混合动力厂商开始改用锂电池,国内整车企业也推出了一定量的锂电池配套的纯电动汽车。
市场竞争风险。全球范围内,凭借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镍氢动力电池技术在日本已非常成熟,日系企业Primearth EV、三洋已垄断了绝大部分市场。国内少数企业虽已逐渐崭露头角,但与日系领先企业相比,既无成熟市场优势,也无成组应用技术优势,短期内难以超越日本同行。在外资品牌汽车市场中,日系企业已建立的技术和市场规模优势难以撼动,国内企业不易进入。国内汽车市场进入风险相对较小,但仍取决于政府对自主品牌混合动力汽车的扶持力度。
技术风险。虽然镍氢电池相对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而言,其技术较为成熟,但是通过我们对镍氢电池产业链的深度分析,认为镍氢电池在电池成组和电池管理系统环节还比较薄弱。因为镍氢动力电池对其一致性等要求较高,而我国的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电芯的组装环节技术相对较为落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对动力电池的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然使得该环节的技术跟不上,从而引发技术风险,导致镍氢电池无法分享新能源汽车扩容的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