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动自行车电池市场一直被铅酸电池牢牢占据,锂电池多年来只能维持在3%以下的市场中勉强生存。2013年上半年,锂电自行车内销市场的旺盛,无疑给这些锂电池供应商们带来一股春风。
今年全国的锂电自行车市场渗透率为3%,乐观能达到5%。据北京自行车电动车协会透露,北京地区的锂电替代率已经绝对超过10%,甚至有可能达到20%了。“北京是最有示范意义的市场,我预计全国锂电自行车渗透率到10%的时候,这个形势就不可逆转了。”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延先肯定的表示。
与此同时,为摆脱低档、土气的老旧形象,高端、时尚的品牌形象,成为各大电动自行车厂商角逐的重点。
锂电车内销超过外销
如果说2013年以前的大部分锂电自行车厂商因各种原因,不得不往国外寻求利润空间,那么,2013年的这些商家们,则争先回归抢占国内市场。
“毕竟电动自行车最大的市场还是在国内。”一位江浙地区的品牌电动自行车厂商表示。
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数据统计,2006年~2012年,中国锂电自行车出口仍然占全国产量的主要市场,但2013年~2016年,中国锂电自行车内销增长速度将会远高于出口。
作为电动自行车电池的龙头企业,天能和超威也看到了锂电自行车的大好发展势头,两家厂商在角逐铅酸老大的同时,也积极扩展自己的锂电池业务。
“锂电自行车整个趋势一定是内销在增长,外销有所收缩,今年锂电自行车内销肯定能超过外销。”孙延先告诉记者,超威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以内销为主,仅今年3月份的销量同就比去年增长了50%以上。
“天能今年前五个月的锂电池产量也已经超过了去年一年的总产量。”天能研究院院长庄大高表示,今年锂电自行车势头确实比较强劲,几家电池供应商基本都是满负荷生产,下半年应该会更好。
“天能现在也是满负荷生产,三班倒,如果势头好的话,可能就会搬到新建的2万平米厂房。”
同时,各地锂电自行车的研发和推广率在明显加大。浙江省自行车协会秘书长陈建龙指出,很多浙江大的电动自行车品牌厂商原来对锂电自行车不是很重视,现在都在逐步介入这一块,有的企业是将锂电自行车作为一个新的产品门类,有的企业更是专做锂电自行车。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是中国锂电自行车产量大省,占全国23%的比重,且因浙江省的产业集群优势明显,预计未来占比将超过排名前两位的天津和江苏。
大品牌集中趋势明显
电动自行车产业自发展以来,一直是生产厂商虽多,却没有一家销售数量超过全国总销量的10%,行业集中度和品牌辨识度都相对较低。而如今打开电视,你一定能看到轮番播放的各大电动自行车品牌厂商携手大牌明星的代言广告,如王力宏代言的绿源,范冰冰和周杰伦代言的爱玛,李冰冰代言的小刀,佟大为代言的宝岛等。
品牌竞争的白热化,已使国内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拐点。
“尽管整个电动自行车产能增幅减缓,但产量集聚趋势明显。”陈建龙表示,电动自行车前几年高速发展,从2007年到2010年,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的年产能平均增幅在20%多,2012年的增幅为16%,实际增幅在下降,“整个产销量的增幅明显趋缓,”但大厂基本上增幅都比较大,从2013年上半年的4、5月份看,增长大的可达80%~90%,增长小的也有10%~20%。
同时,他指出,浙江省比较大的电动自行车品牌,如绿源、爱玛、雅迪、绿佳等,产量基本上在20万辆左右,这几家厂商加起来的产量约占浙江省总产量的60%以上,所以“产量逐步在向大品牌集中。”
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报告,电动自行车行业将在未来3~5年进行洗牌,大量小厂商退出,少数几个大品牌生产商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之间的整合将充分展开,企业并购、重组、联合等各种形式会层出不穷,部分中小企业会依附在大厂商周围,通过为大厂商提供零配件或其它专业服务获得自身的发展空间。
“原来浙江省有三四百家电动自行车企业,现在只剩100多家,中小企业关了不少。”上述江浙地区的品牌电动自行车厂商告诉记者,5~10万辆产量的中小厂商目前的经营状况相对比较困难,品牌、规模和市占率都比较小,“真正小的企业相对还比较灵活,中型企业则资金相对紧张,所以电动自行车企业正走向两级分化。”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