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比亚迪秦来说,特斯拉无疑是其学习的一个好榜样,尽管其心底可能还有点不服气,我的电池性能还比你的电池性能好、更安全。但差距就是差距,比亚迪秦与特斯拉差的不是一点半点。那么,比亚迪秦该如何学习特斯拉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弄清楚比亚迪秦到底比特斯拉弱在哪儿? 笔者认为抛开技术问题不谈,比亚迪秦和特斯拉主要差别在三个地方。
首先,比亚迪秦仍然在以造车的思维在造车,而特斯拉却是以互联网的思维在造车。
用户购买特斯拉无外乎三个原因:外观拉风、开车速度快、舒畅、软件体验好。造型不必说了,驾驶体验也是其他汽车所无法比拟的,特斯拉驾驶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驾驶者完全不需要换脚去踩另外一个东西;静如耳语的行驶过程、反应灵敏的大触摸中控屏(是IPAD的两倍)、和互联网永远随时连接的谷歌地图导航、能语音控制播放任意歌曲音乐的点播系统,让驾驶者宛如在开一辆移动的超大的IPAD。驾驶者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的App远程掌握车的位置、观察充电状态、提前打开车上的空调等;另外一些新特性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更新车内操作系统软件来获得。除了追求一辆好车应有的技术性能之外,特斯拉更关注的是驾驶者的愉悦感,通俗说是拉轰感。
但比亚迪秦的卖点仍然局限在节能、环保、省油这些汽车常用的卖点,强调其所拥有的双擎双模技术。除此之外,并无独特的卖点。
但问题的关键是,现在市场上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汽车或者说是新能源汽车都非常多,消费者凭什么要选择你这款车型?我为什么需要你?特斯拉说,我能给你逼格,我能给你时尚感和存在感,我能让感觉到和驾驶其他车型不一样的愉悦。而比亚迪秦呢?我能让你省油,我能让你车动力更强劲,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这套统一的说辞早已失去了耐心和兴趣。
其次,在营销上,比亚迪比特斯拉少了太多逼格。
特斯拉没有花一分钱广告费,却几乎是人尽皆知。特斯拉在营销上也完全是用互联网的方法来做的,先培养粉丝,再营销。在中国市场特,特斯拉的粉丝仍然是那些在科技公司的CEO们,雷军订了、丁磊订了、王小川、张朝阳都订了,据说万科的王石都订了,这些大佬们带来的示范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形中就让特斯拉拥有了其他汽车产品无法拥有的逼格:开特斯拉是身份的象征,是科技、时尚的象征。
而比亚迪秦的营销仍然走了普通汽车的老路,参观工厂,挑战赛,甚至还有那个弱智到家的网上竞拍销售老总座驾,你以为你销售老总是雷军、是丁磊啊,要是拍王传福座驾估计还真有人围观,拍销售公司老总座驾纯粹是自己和自己玩儿。
其实王传福也是个传奇人物,跟马斯克有得一拼,但很多比亚迪的消费者并不认识王传福,而很多特斯拉的消费者同时也是马斯克的粉丝,这就是两个公司的差距之所在。
第三、比亚迪又一次栽在了名字上。
秦是什么意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一个王朝,尽管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但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比亚迪把自己寄以厚望的新能源电动车以此命名,当然是想取其威武雄霸天下之意。但是新能源汽车是时代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秦却是封建王朝的名称,比亚迪用一个封建王朝的名字为自己代表新技术新趋势的新能源汽车命名,显然是南辕北辙。追求新技术的消费者显然对秦无感。
中国有句俗语,犯一次错误不要紧,但不能老是犯同一个错误。在取名字这个问题上,比亚迪已经犯了一次严重的错误了,因为“BYD”这三个词的谐音,让比亚迪冲高基本无望,也扼杀了很多消费者购买比亚迪汽车的愿望。据说比亚迪接下来新能源汽车还会以各个朝代的名字命名,我想说的是,比亚迪品牌部的人真的可以天天穿着古代的衣服上班了,这样更符合他们的品味和追求。
而特斯拉首先在名字上就胜了比亚迪一筹。斯拉其实是个人名,尼古拉.特斯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单挑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交流电之父,其发明包括交流电动机,无线遥控器,以及著名的特斯拉线圈等划时代的成就,在科技达人眼中,特斯拉就是挑战,颠覆,创新以及技术至上主义的形象代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