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早在20 年前就开始开发电动汽车,后来雪佛兰沃蓝达才姗姗来迟,而且销量也寥寥无几。反倒是特斯拉这家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在10 年内完成了从概念到商业模式设计,再到产品量产的全过程,并凭借MODEL S 风靡全球从取消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到出台《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7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显示出要将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的坚定决心。这一系列政策能否极大地刺激和推动国内电动汽车的全面普及,进而改写中国汽车产业的版图呢?现在看来,仿佛还欠缺一些火候,因为相关产品尚未到位。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的窘境
虽然国家发布了多项促进政策,但并没能缓解电动汽车目前的发展窘境。一是政府即便“喊破嗓子”,一再给出优惠补贴政策,但普通消费者并不领情,私人购买始终不温不火。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汽车企业推出的电动汽车寥寥无几,更不用说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支持。二是许多原本没有在国家支持范围内的小型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却在不声不响间打开了市场,就凭借着出众的续航里程、优异的操控性能,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这方面的典型,是山东的小型电动车生产企业雷丁汽车。
之所以国内电动汽车发展陷入当下的窘境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政府在发展这一产业之初就企图规划好发展路线,选出“种子选手”,以为这样才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或许是受此前高铁发展模式的影响。但可惜的是,电动汽车与高铁不同,它是需要由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商品,因此不能规划。
不仅是中国,美国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过程也如此。近来大火的特斯拉,就是美国汽车业的一个小字辈,然而它却做成了三位“大哥”——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一直没有成功的事儿。要知道,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早在20年前克林顿总统执政时期就表态要开发电动汽车,但一直到奥巴马总统上台后,雪佛兰沃蓝达才姗姗来迟,而且销量也寥寥无几。反倒是特斯拉这家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在10年内完成了从概念到商业模式设计,再到产品量产的全过程,并凭借MODEL S风靡全球。
又如前文提到的雷丁电动车在国内行业里也是个小字辈,但它自主研发的雷丁iPower电池技术集成系统,该系统使雷丁的电池系统比同类产品的寿命延长30%以上,可以满足电动汽车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使用。许多汽车企业到现在也还没有开发出能有类似效果的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