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叶盛基今日透露,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共计23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1.7万辆,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为1.5万辆。同时从第四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传出新闻来看,业内预测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落地,2014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会明显提速,2015年实现50万辆可期。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行至市场化的前夜,2014年1月8日-10日,2013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海口拉开帷幕,全球数百位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和专家学者积极探讨“市场化前夜的中国战略”这一主题。
雷诺-日产联盟CEO卡洛斯•戈恩相信,中国将拯救电动汽车的未来,因为中国定下了2015年50万辆、2020年500万辆的庞大目标。2013年9月中旬,中国启动了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向50万辆的目标发起冲击。不同的车企有不同的战略。江淮、比亚迪是进取型的代表,他们已经推出了更新版的拳头产品,直面消费者。跨国车企也竭尽所能,既通过合资引进新能源车型,又高调宣传将进口销售的明星车型。但是,也有车企在研发、生产、营销上毫无建树,众多业界人士大声疾呼:企业不要等政府。
2014年的新能源汽车的大幅增长则是业界一致的预期。欧瑞基金投资总监葛原看来,目前本质上讲电动车市场还是一个补贴市场,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策的影响,在2013年这个形势有一点不太那么好,原因其实就是补贴政策几乎停了一年,2014年又回来了,这个形势开始“热起来“了。
上海普天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赴毅也向上证报表示,随着补贴政策的落地,各地在今年1季度会陆续出台各地的配套细则政策,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会较2013年出现较大提升。
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产业化的前夜。在产业界人士看来,电池性能的提高,电池成本的下降,包括配套基础设施的跟上,都创造了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大环境。
据欧瑞基金投资总监葛原观察,两三年整个电池的成本急剧的下降,一年平均15%到20%的速度,从材料、电池到整车的整个成本包括零部件都再往下降,这是电池的技术进步,带动成本的下降非常明显,包括车厂不断的进行技术试验,电动车虽然不可能把所有的传统燃料车全部替代,有些地方完全可以替代,如出租车如果换电可以,大巴车充电也都不错。
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傅毅则对上证报表示,从现有新能源汽车应用环节看来,车辆的性价比还需要提高。解决办法就是寄望于规模化生产,制造业这个规模上去成本肯定会下来。“必须把新能源汽车当作一个产业来抓。” 据他介绍,充电站、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必须先行,如上海普天2009年就开始在深圳投资建设充电站,4年来已经投资13亿元。未来中石油、中石化等产业巨头都有望将加大充电站设施的投资规模。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浪潮也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据在前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介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投资巨大,国家多年来投入的钱(十一五规划、863战略等)就像已把水烧到90摄氏度,民间投资再促进一下就会沸腾,此时投资不应再犹豫、再徘徊。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