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迎来了国际化道路上最大的敌人:Google。
9月15日,Google在印度举行Android One发布会。出生在印度的Google高级副总裁、Android和Chrome两大业务的负责人Sundar Pichai到场发布了三款Android One机型:Spice Dream Uno、Karbonn Sparkle V, 以及Micromax Canvas A1。这三款机型今天分别在印度三大电商网站Flipkart、Snapdeal、Amazon印度上开售,三家电商均在首页挂出大幅广告进行促销。
这就是Google在2014年6月I/O大会上宣布的“Android One”项目的首批果实。除外观不同外,三款手机配置一致:4.5吋854×480像素显示屏, 1.3GHz四核联发科处理器,1G运存,后置500万像素摄像头,前置200万摄像头,4GB运存,1700毫安电池。另外,专门为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准备的功能:支持MicroSD存储卡扩展,支持FM收音机、双卡双待。当然它们的售价也一致:6399印度卢比,约合643元人民币。
除了“够用的配置”和惊人的低价外,Android One体验最重要的保证是:由Google维护手机软件和系统升级服务,全部搭载最新版Android系统Kitkat,未来保证第一时间升级新版本系统Android L。考虑到印度网络情况,Google甚至为Android One上的YouTube提供了离线播放功能。
Sundar Pichai还公布了Android One新一批合作厂商:宏碁、阿尔卡特、华硕、HTC、IntexLava、联想、松下、Xolo以及芯片厂商高通。他还声称:“这是改变智能手机业格局的行动”。
当然啦,没有小米。
小米,有意无意间,站在了Android One这个由Google发起且完全掌控的廉价智能手机联盟的对立面。
Google目的很明确:集结手机厂商和元器件方案供应商(联发科、高通等),提供各种方案的入门级Android智能手机,搭载的最原生Android和Google服务,以及Google挑选的预装应用,由Google完全控制软件体验。此外,Google还参与硬件解决方案指导,间接控制了软硬件结合的体验。
而跑“铁人三项”的小米,硬件、软件和互联网任一环节都不能离开“小米的Android”——MIUI。在中国大陆地区之外的国际市场上。小米手机内置的MIUI虽然预装Google服务,但底层系统自然为小米控制,同时预装小米的各项服务。这是小米的性质决定的:小米不是单纯卖硬件的厂商,这不符合它“硬件只是小米软件和服务载体”的互联网公司定位。
这导致了小米一系列国际扩张——尤其是进入印度等新兴市场,都与Google的道路交叉且矛盾。
2014年二季度,目前在Google旗下的摩托罗拉(出售给联想的交易还在过审中)凭借着两款低端机型Moto G和Moto E的成功,在印度市场异军突起,超越诺基亚成为印度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排在前面的三家分别是三星、印度本土厂商MicroMax和Karboon。摩托罗拉的成功离不开独家电商渠道Flipkart的帮助,Moto E发售初期抢购的流量曾经两度导致Flipkart网站宕机。
小米上半年开始进入印度市场。9月初不再销售米3,而是选择用高性价比低端机型红米系列来突破。小米在印度选择电商渠道伙伴也选择了Flipkart,连预约、抢购页面都是挂靠在Flipkart域名下。红米1S(Redmi 1s)售价5999印度卢比(约603人民币),恰好比摩托罗拉Moto E的6999印度卢比的售价低1000。这个定价非常巧妙,要知道红米在中国的699人民币的最低售价,更接近6999印度卢比才对。
这分明是摆开了竞争的架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