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国电公司青岛薛家岛充换储能一体化电站,摄影/肖何
新能源汽车的春风正在越吹越劲。
3月21日,“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新能源”)在北京大兴挂牌成立。作为国内首家股份制新能源汽车公司,北汽新能源成立的背景颇为吸引人。
因为,上海、北京等地近日陆续公布了新能源汽车试点车型目录,它们率先响应中央政策纳入了部分外地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车型。这意味着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地方保护”难题正在破冰。该现象获得了各界好评,更在资本市场掀起一阵新能源汽车概念热潮。
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六年来首次没有提及“新能源汽车”概念,这被业界普遍解读为随着雾霾天气加剧,国家须从环保这一更大范畴考虑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被提到更高的维度。
鉴于此,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欧阳明高认为,2014年或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元年,并且,今年的新能源车市场也将和以往更多依赖政府和电力部门的推动不同,更多的车企将真正参与其中,这或将更为有力地推开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大门。
拐点初现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十几个年头里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酝酿期”,第二个时期为“导入期”。
在导入期里,市场主要将新能源车运用于公共领域,如电动大巴、电动出租车等。但仅依靠公共领域,缺失了主流大众的新能源家用车,想来实现新能源车的大发展,这一点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在雾霾越来越严重的大环境背景下,曾阻滞新能源车发展的地方保护主义壁垒,近日也终于有所松动。
2月26日,北京市发布了第一批第一期《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北汽E150 EV和比亚迪(行情,问诊)E6率先上榜。而在北京发布目录的前一天,北汽E150 EV和比亚迪秦两款车型也入选了《第五批上海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车型产品信息的通知》。
紧接着,3月11日,北京又公布了包含上汽荣威E50和华晨宝马之诺等在内的5款车型的第二批名录。这意味着,今后在北京购买荣威E50、比亚迪E6等7款车型,在上海购买北汽E150 EV和比亚迪秦E6等10款车型将获得补贴。
北京、上海在新能源汽车示范上不约而同的开放之举使得关于电动车“坚冰”开始融化的讨论日趋热烈。而由于北京、上海两大牌照资源紧缺城市对电动车牌照的特殊政策,也使得私人消费市场对电动车的兴趣大大提升。以北京市为例,在2014年第一次小客车购车指标摇号中,申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就达到了1428人。
由此,欧阳明高预测,今年我国新能源车的销量会比去年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至少是翻番吧。我个人觉得今年、明年,以后这几年都会高速的成长。”欧阳明高对理财周报(新浪微博@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说。
车企加码新能源
欧阳明高的观点得到了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的认同,在王传福看来,其期待已久的新能源车商业化拐点即将在今年到来。而加快新能源车拐点到来的两大推手则是,一、从中央到地方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正在落到实处,巨额的财政补贴很快将催热私人新能源车消费的蛋糕;二、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尤其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接连出现的覆盖整个华北地区的大面积雾霾天,石油安全和环境污染会倒逼新能源车加快商业化步伐。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