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高溢价,谁跟你玩儿呢?”9月25日,京山轻机(000821)董秘谢杏平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是说。
从今年6月起,京山轻机着手收购惠州市三协精密有限公司(下称“惠州三协”),至今没有完成,谢杏平表示收购仍在进行中。
不过,市场基于京山轻机溢价8.5倍收购惠州三协的高度质疑一直没有结束,其间有媒体曝出证监部门对其已启动调查程序,京山轻机曾辟谣,对外称这是对所有涉及重组公司的例行核查,“到目前为止公司还没有收到结论。”
京山轻机最近几年主业低迷,靠一笔4.5亿元高溢价收购,市值上涨约15亿元,被业内人士诟病是炒作“自动化”概念。
京山轻机董事长李健此前对《上海证券报》表示,收购溢价确实比较高,但他解释称高溢价“是因为它在3C方面证明了自己的成功,在一个很高端的领域证明了自己,有可能在其他领域也能做成功”。
事实上,被收购方惠州三协在2年前才进入自动化设备领域,在主营业务上,给德赛电池提供过自动化生产线,实现1.1亿元的销售收入,占当年主营收入的54.2%,这也是唯一的自动化设备提供业务。据称,惠州三协实际控制人王伟曾长期在德赛电池大股东德赛集团工作,是否有供应自动化设备的生产能力,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此外,记者发现,在京山轻机的收购谈判期间,惠州三协与新明珠陶瓷签署一份框架协议,即由三协精密为新明珠陶瓷开发瓷砖对位切割自动化设备。
换言之,京山轻机收购惠州三协时,仅凭对方的唯一客户和一纸框架协议,给出8.5倍的超高溢价,不禁让市场人士颇为震惊,京山轻机是否过于草率?谢杏平对记者表示,公司对惠州三协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思路考察过,并认可其发展前景,应该没有问题,“说高溢价,也有溢价十倍到十五倍的案例。”谢杏平说道。
溢价8.5倍收购惠州三协
今年6月30日,京山轻机发布公告,拟通过向交易对方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王伟等持有的惠州三协100%股权,其中发行股份购买惠州三协86.50%股权,支付现金购买惠州三协13.50%股权,惠州三协100%股权评估值约为4.5052亿元,最终交易价为4.5亿元。
作为惠州三协的实际控制人,王伟持股惠州三协40.69%股权,经过收购可一举套现2471.92万元。
而这宗收购,董秘谢杏平称至今仍在进行中。
不过,业内基于此宗收购最大的质疑在于高溢价。根据同致信德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以2013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惠州三协全部权益价值账面值为4768.20万元,而评估值为45052.72万元,评估增值40284.52万元,由此推算增值率为844.86%。
也就是说,惠州三协所有资产只值4768.20万元,几乎一夜之间身价暴涨8.5倍,这让市场人士颇为震惊。
据公告显示,2013年,惠州三协实现营收2.0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3433万元。这相当于京山轻机在同期营收和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28%和337%。
而在这宗收购中,惠州三协承诺2014年、2015年、2016年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200万元、5040万元、6048万元;三年承诺合并报表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合计约1.53亿元。
此外,为配合此宗收购,京山轻机向京源科技发行36855036股股份募集配套资金,配套资金总额1.5亿元,用于支付此次交易的现金对价及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
事实上,京山轻机最近几年主营业务触底,业绩惨淡,201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1113万元,上年同期约为-1732万元。
尽管亏损面逐步收窄,不过,这样一家业绩惨淡的上市公司要去收购一家同样业绩平平的有“自动化”概念的公司,不禁让业内一阵唏嘘。
惠州三协业绩依赖德赛电池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被收购方惠州三协的市场表现并不乐观,从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精密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