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汽车之后,无人驾驶汽车成了当下汽车圈最炙手可热的新宠。这种几乎已经被每本经典科幻小说默认为未来人类社会基本配备的交通工具,虽然现在还只是略显雏形,但汽车企业与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始以之为发展的大势而迈开步子了。
和许多即将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新鲜事物出现时的命运一样,有人质疑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安全、法律缺失和道德伦理困境,也有人憧憬其广泛应用后将带来的美好前景,那么,无人驾驶汽车到底是潘多拉魔盒还是阿拉丁的神灯呢?
车企与互联网巨头共发力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Musk)近日透露,特斯拉即将问世的紧凑车型——ModelⅢ可以实现部分无人驾驶,力争2020年前推出全自动驾驶车辆。马斯克表示,未来特斯拉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将比人类驾驶员安全10倍”。
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福特、丰田、日产、本田等车企也都公布了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研究计划。
国内的车企和互联网企业自然也不落人后。
沃尔沃汽车公司董事长、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2013年全球汽车论坛上就表示,沃尔沃将会在2020年正式推出搭载无人驾驶系统的汽车。
9月15日,百度和宝马也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在中国推进高度自动化驾驶科技的研究。
而比亚迪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通讯研究院在今年早些时候也签署了合作协议,将联合建立实验室,整合双方在电动车领域和无人驾驶领域的优势,联合研发无人驾驶电动汽车技术,以打造下一代智能化电动车。
上汽也预计在2020年左右将推出能在高速公路、公园道路、崇明岛环岛公路等结构化道路上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到2030年前后有望大规模应用。
汽车巨头纷纷加大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力度的同时,国内资本市场也开始热炒相关概念股,如天泽信息、四维图新、中海科技等相关上市公司正在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储备。天泽信息开发的无人驾驶技术主要用于农业机械商用车,公司已在今年7月宣布与日本相关企业达成无人驾驶技术的合作协议;而四维图新在今年上半年引入腾讯作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将利用腾讯的平台及互联网资源打造车联网平台。
技术与法律难题亟待破解
车企、互联网巨头和资本市场都一窝蜂地涌入无人驾驶汽车开发,那么,无人驾驶汽车真的已经就在转角招手了么?
也许现在这样说还过分乐观,目前无人驾驶汽车面临的不仅是技术难题,还有法律、伦理道德、公众接受度等等困境。
无人驾驶汽车要利用车载传感器和车联网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将数据传输给电脑由其迅速做出反应,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安全、可靠地行驶。虽然电脑的运算速度已经远超人脑,但由于目前的算法设计和信息收集的精确程度等还有待完善,在瞬时处理复杂认知问题时与人脑这台大自然制造的精密仪器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不过,这些技术难题都会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而逐步得到解决,反倒是法律方面的障碍需要较长时间的跨越。
人类从马车跨越到汽车时代也经历了一番痛苦挣扎,早期的汽车先驱无一不遭遇过当时“不明真相”群众的质疑和嘲笑。但无人驾驶汽车将要带来的最大变革是将驾驶行为中的责任主体——人给剔除了,那么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赔偿问题如何谈起,法律责任又如何追究呢?
虽然目前美国的佛罗里达、内华达和加利福尼亚都已经通过了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的法律,但这些法案还仅仅涉及到了皮毛,并没有厘清无人驾驶汽车的责任问题,也没有真正制定出无人驾驶汽车的性能标准。而更多已经开始研究无人驾驶汽车的国家目前的相关法律还是一片空白。
而且随之衍生而出的又是老生常谈的关于人工智能的伦理道德,无人驾驶汽车虽然没有驾驶员,但操控车辆的电脑程序却是由人类程序员写出的。那么这些幕后的“上帝”在由程序漏洞导致的无人驾驶车辆的事故中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