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长期以来依靠自家研发中心推动创新,开发新产品。
对于收购,三星以往都表现得小心翼翼。就算有收购活动,往往也是思索再三,并常常把新收购的公司迅速并入其庞大的体系中。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三星也开始偷师硅谷的行事风格,收购更加迅速,勇于涉猎内容和服务等新领域,并给予一些初创企业更多的自主权进行产品开发。
在短短的一个月中,三星收购了三家美国和加拿大的初创企业,其涵盖的领域也多元化,涉及移动打印和空调。
这与以前的三星相比,确实出现了不少的变化。要知道,三星当年谋求收购全球最大数码存储卡生产商SanDisk时可是磨叽了几个月。
相比之下,三星今年8月收购家居自动化创业公司SmartThings只花了六周时间。对于SmartThings的处理办法,三星也一改往日作风,并不急于将其纳入公司的体系中。
三星开放创新中心掌门人大卫•尤恩(David Eun)表示:“专注于初创企业推动创新比熟悉三星内部系统更重要。”
通过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三星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电视以及众多零组件的全球领先制造商。不过,随着智能手机等领域竞争的加剧,三星的盈利能力已经在下降,这也引发了外界对于其未来发展的关切。
三星发现其在联网家居和软件领域难以实现有机的增长。批评人士则指出,三星必须通过收购赶上苹果和谷歌(微博)等竞争对手的步伐。
今年第二季度,三星净利润同比下滑20%,这也是近三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降的情况。
尤恩表示,收购SmartThings表明三星高层决心在智能家居行业实现迅速崛起。尤恩认为,三星能够灵活地改变行事方法并去尝试新事物。而尤恩所负责的开放创新中心则是负责与初创企业协调的部门。
在对待新收购的企业上,三星也学起了社交网络Facebook,当起了甩手展柜,任所收购的初创企业独立发展。SmartThings创始人兼CEO亚历克斯•霍金斯(Alex Hawkinson)只向位于美国的尤恩报告工作,而无须向韩国总部汇报。
虽然坐拥600亿美元的现金,但三星在过去一直很少朝外看,寻找潜在的收购目标。据有关人士透露,之所以会这样,部分原因在于所收购的企业难以融入整个公司体系之中。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三星花费8.4亿美元收购了当时全球第五大电脑制造商AST Research。但后来这家公司停业了,这起收购也让三星遭受重大损失。直到现在,这个案例还被三星部分员工视为前车之鉴。
2008年,虽然身陷金融危机,但是三星还是宣布出资58.5亿美元竞购美国SanDisk公司。不过,三星的热脸最后贴了SanDisk的冷屁股。SanDisk拒绝了三星的收购要约,称其报价低估了公司的真实价值。
过去两年里,有三家被三星收购的公司停止了独立运营并关闭网站。这三家公司分别是在线视频搜索服务Shelby.tv、电视机顶盒制造商Boxee以及音乐流媒体服务mSpot。
尤恩也承认,成功将SmartThings整合入三星的体系并非易事。不过,尤恩希望SmartThings收购案可以让三星在谷歌赢得好名声,让人们知道三星不仅是一个果断的交易者,也是一个出色的收购者。
尤恩说:“人们肯定明白这次收购所隐含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