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辆车,相当于赚了17万!”2014年9月,在上海出差的邹强和朋友聊起上海新能源汽车政策时感慨道。
为了能让怀孕的媳妇上下班不挤地铁,在北京工作的邹强下决心要买辆车。摇号3年未果,他把目光转向了能享受单独摇号政策的新能源汽车。和上海的政策不同,北京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只局限于纯电动汽车,且只有7款车入围了第一批《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下称《北京市目录》),被消费者称为“车型少,售价高,续航短”。
原定于今年6月和9月发布的第二批和第三批车型目录,至今仍无音讯。和其他有购车意向的人一样,邹强期待着北京也能像上海一样,可以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纳入到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当中。让消费者在纯电动车之外有第二种选择的余地。
北京消费者羡慕上海政策
上海的新能源汽车政策让邹强羡慕不已。听朋友说,在上海买一辆新能源汽车,不仅可以免费上牌,还可以享受国家、地方、厂家的补贴。更重要的是,在上海可以像购买纯电动汽车一样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种车既可以充电,也可以燃油。
上海一家荣威4S店工作人员给《中国经济周刊》算了一笔账,以25万元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荣威550PLUG-IN为例,消费者可享受到1.6万元的购置税减免和来自国家、地方、厂家高达6.5万元的补贴,此外,上海各区政府还可能追加1.5万至2万元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再加上免去的7万元的上海车牌费,相当于15万元买了一辆带有牌照的汽车。而普通燃油版1.8L的荣威550价格在13万左右,加上7万元的上海牌照,价格高达20万元。
除了购车成本,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也明显下降。邹强的朋友告诉他,新能源汽车在油费和电费方面的支出是传统汽油车的三分之一,一年仅油钱就可省下几千甚至上万元。
补贴政策诱人,再加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无需担心里程和充电问题,上海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已经供不应求。
比亚迪(002594.SZ)公布的数据显示,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秦”在今年1—7月累计销量近6500台,未交付订单超8500台,上海销量和订货量截至8月底超2500台。此前,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言,“秦”的产能已经跟不上,目前正在努力扩大产能。
上海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让其他厂家侧目。江淮和东风日产分别将其新能源汽车的首个上市城市和首发城市选在了上海。
出差几天,邹强一直开着朋友的车,他不禁感慨道,“还是上海的政策好,选择多,补贴多!”
插电式混动车难享北京补贴
和上海如火如荼的市场相比,北京新能源汽车市场显得有些萧条。
今年上半年北京已经释放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共计9996个,有媒体报道,北京上半年上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仅300余辆,新能源汽车指标利用率仅为3.5%。
究其原因,和一号难求的传统车牌相比北京新能源车牌几乎是“一摇即中”,消费者观望情况明显。目前《北京市目录》中第一批入围车型共有7款,分别为北汽E150EV、比亚迪e6、江淮和悦iEV、北汽C70GB、比亚迪腾势、华晨宝马之诺和上汽荣威E50,均为纯电动车型,可选余地不大。加之华晨宝马之诺还处于“只租不售”的阶段,相当于只有6款车能最终进入消费者的购买视线。
几个月来,为了买车,邹强没少去4S店,他把北京推广目录里的7款车型看了个遍,也没选到满意的车。
以续航最长的比亚迪e6(续航里程300公里)为例,扣除国家和地方共11.4万元的补贴,e6的价格高达20多万元,荣威E50(续航里程120公里)扣除补贴后的价格也高达17万元。因其价格偏高、续航里程短,邹强最终还是放弃了。
此前,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是重要一环,插电式混动车型更有利于市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