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感觉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因此发展新能源车是需要综合智慧的,不应操之过急。尤其是消费群体应该是真正的百姓,这些百姓对成本等更敏感,限购、补贴等政策能打动他们才行,这样才能让政策真正发挥效力。
近期的新能源车的利好政策近期特别多。从政策推进看,政府补贴从年减10%降到年减5%、鼓励政府及公共机构购新能源车、购置税免税政策、充电电价优惠政策、推国家目录破除地方保护、引入外部企业发展新能源车、开放充电桩建设等政策迅速推出。
我感觉由于政策利好推出快,没有针对市场情况的针对性拉动,梯度推进的效果没有体现。
目前主力厂家少、主力产品品种少,主销区少仍是制约发展的课题。我们的新能源车线路始终不清晰,总是希望常规车型发展新能源车,但这样的车太贵了,实用性差。
我们发展电动自行车的模式仍是值得借鉴的。我们中国是世界电动自行车大国,没有政府补贴,百姓感觉电动自行车很实用。
我也是从90年代骑摩托上班,迅速改为骑电动自行车,原因很简单。我们百姓不需要鼓励,不是为了环保,就是电动车省钱省心。电动车充电几乎不花钱,单位免费充电,当时的汽油价格是2元/升,多便宜。但电动车更便宜。
我们现在发展电动车偏离了原来的为百姓服务的主旨。这样的发展就没有市场机会,再多政策也是跑偏了。
而现在的电动车的主要销量是康迪电动车和众泰的智斗电动车,这样的小型城市代步电动车的线路是对的,其生命力也顽强。这样的小型城市代步用车的销量已经是新能源电动车的90%份额,这也印证我的感觉。
现在的主流插电混合动力车都是20万左右,剔除补贴也是10多万,比这些车型的汽油车贵一些。凭啥百姓购买这样的贵几万的插电混合动力?油钱省不出来,电池寿命也不可能10年吧?实际成本太高。
而限购城市的免牌等政策是较好市场机会,北京的牌照也值10多万,但我们没有有效的抓住这样的政策机会,北京上海的电动车销售远没有达到指标额度,这是政策的浪费。既然产品战略就这样了,我们应先满足北京上海的需求,不必到处开花,沙漠上撒种子,面子再大也难有收获。还是用好用火政策,差异化的搞好产品推广。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