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深圳市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了中国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的试点。
这是继2014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年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提出“抓紧制定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后,主管部门首次为电改注入的强心针。
“电改“方案未公布,深圳试点已经开始,正式启动了中国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的试点。通知称将把现行电网企业依靠买电、卖电获取购销差价收入的盈利模式,改为对电网企业实行总收入监管,并公布独立的输配电价。在独立输配电价体系建立后,要积极推进发电侧和售电侧电价市场化,电网企业将只按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深圳将在首个监管周期——即2015年到2017年提交首个输配电准许收入及价格水平测算报告。新电价机制将从2015年1月1日起运行。
根据习近平此前的要求,电革要“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而这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的头把交椅——深圳来说,充分发挥市场对“电价”的作用,虽然是值得期许的状态,而一旦在电改后推行阶梯电价,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还会发生何种变化呢?
中国的电价到底能不能降?这是中国的电力消费者很想知道的一个问题。
据记者了解,业界对新一轮电改的讨论当中,除了将售电侧放开实现“多家买主”的局面,以及改革后将成立、建立独立的电力交易中心获得较多共识之外,包括调度独立、输配分开以及拆分电网等问题,各方意见仍针锋相对,相持不下。现在,这份从十八大之前就开始酝酿、全国瞩目的深化电改方案已临近出台前夕,不过并非一步到位——现阶段将从放开售电侧的竞争和国家对电价的管制开始,同时放开新增用户的购电、电力设施建设等。之前热议的调度独立和分拆电网没有进入当下的实施方案。
从去年年底至今,煤炭价格指数已从每吨635元跌至510元,今年8月最低跌至475元,最高跌幅25%。如此剧烈的跌幅之下,电价(中国的电力供应中69%来自烧煤而来的火电)却岿然不动。在电网摊派的各种收费之下,中国的工商业用电价格高企,使得中国的电力成本已远高于美国,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优势正在被高价低效的能源基础所消耗,一些制造企业悄然转移。
电改如何放一边,充电成本最关键
毫无疑问,电价放开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由政府对电网垄断的部分——即输配业务——严格监管并确立一个合理的输配电价,在此基础上,发电厂和用户才可以自由交易,构建一个有效运作、充分竞争的电力市场。电价能不能放,怎么放,这是业界争议的第一个焦点。
事实上,国际上通行的电力改革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横向分拆,即按区域形成分拆成若干个发、输、配、售电一体化的电力集团。中国在2002年推出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五号文),就试图让南方电网和国网旗下的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华中等五大区域网和南方电网先后建立独立的法人实体,并形成互相独立的区域市场。
另一种则是纵向分拆,即按电力本身的特点将发、输、配、售电四环节彻底分开,在发售两端充分竞争,在有自然垄断性的传输环节加强监管。对此,五号文亦有设计,厂网分开之后,第二步改革措施即输配分开。但将输电网和配电网分开的想法至今未能在中国实现。
如果实现,电网企业将成为只负责输电的公共事业单位,国家对其收取的过网费严格监管,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并商定价格。
在电车汇看来,无论推行哪种“电改”方案,对于已经做出率先尝试的深圳而言,必须要精打细算一次。换句话说,排除政策补贴、电池维保、设备投入、运营补助、管理成本等等因素后,如何确保充电价格叫燃油价格更具优势……想必这才是电动汽车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