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工业的版图上,民营企业所占比重很小,论经验、论规模、论实力,都无法与国有或合资的大品牌相提并论。众泰汽车,却在夹缝生存中锻造了非凡的成长能力。
2014年上半年,长沙众泰销量26731台,同比增长47%,产值达10.69亿元。这种高速增长的背后,众泰汽车正在孕育一颗参天大树的种子。
这颗种子,是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中国梦”。
随着10月24日众泰云100上市,长沙众泰翻开了新能源汽车的篇章。这,也是湖南本土纯电动汽车量产的元年。
自主创新
技术上拉近湖南与世界的距离
过去十年,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进步有目共睹,但在汽车工业领域,我国与世界的差距仍然很大。
20世纪80年代,我国汽车产业踏上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漫漫征程。此后的三十多年间,汽车产量高速增长,销量曲线完美上扬,中国汽车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更是双双突破2100万辆,连续五年蝉联全球最大车市。
如此骄人的成绩,让中国汽车人豪情万丈的同时,也不乏隐忧。
“由于外资方严格控制核心技术,中国的技术能力并没有在合作中得到提高,整个行业难免外强中干。”长沙众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金河对此忿忿不平。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共有2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8000家,提供了国内零部件的80%,销售额却只占20%,且九成产品集中在低端。而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技术这汽车产业三大关键零部件却基本被外资垄断,进口率高达60%。
“如果不摆脱对国外核心零部件的依赖,中国汽车产业终会沦为国外品牌的装配产业。”苏金河认为,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市场上没有关键技术的自主产权,那么代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核心力量的自主品牌就会陷入“陪太子读书”的窘境。
打造“中国创造”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最佳突破途径。
在中国提起新能源自主品牌,人们可能会想到上汽、江淮、比亚迪等企业。但如果要问谁是第一家量产纯电动乘用车的企业,很少有人知道是众泰汽车。
其实早在2003年,众泰汽车跻身中国民企造车之初,就已经制定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规划。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众泰汽车坚持“引进开发,集成创新”的自主品牌发展之路。一方面,通过技术平台买断的方式,选择性地引进国际先进品牌的成熟技术和平台,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缩短研发周期;另一方面,通过联合开发和集大成模式下的自主研发,站在更高平台上锻造自主技术开发能力,推出更加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多年来,通过技术支持协议、授权许可协议进行持续自主研发、与国内外产学研机构合作,众泰汽车连续承担、完成多项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形成了自主品牌、自主营销、自主知识产权、自主配套体系的众泰汽车独有的发展格局。
在传统燃油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2008年众泰汽车开始新能源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作为国内首家获得纯电动乘用车“准生证”的企业,众泰汽车至今已陆续自主开发了3个平台、21个型号的电动汽车新车型;获得包括高压电气盒、电动汽车整体控制方法、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纯电动汽车用高压电器盒等80多项专利,拥有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策略等方面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