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徘徊已久的“狼群”,现在入市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了。
近日,在德国柏林DRIVE展厅,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与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就双方中国进一步合作发展新能源车签署了协议;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也于近日到访北京市政府,希望特斯拉与北京新能源汽车目录内的电动汽车一同享受按新能源小客车指标购买的政策。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乐视与中国联通宣布启动全面战略合作,未来充电桩和乐视超级汽车也有可能全面进驻联通乐视生态营业厅。
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
“相对于整个汽车市场增速趋缓,新能源汽车算是一大亮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如此感叹。
一至五月份的累计销量公布,今年整个汽车市场呈现“低增长”的态势。完成1024万辆和1004万辆的产销数据,3.2%和2.1%的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6.2和6.9个百分点。不过其中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虽然市场份额仍有待提高,但是前五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5.36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2.58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1.37万辆,同比增长均为3倍。
相比较传统汽车的颓势,在新能源政策的刺激下,我国自主品牌可以说在该领域扳回一城。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前四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十名中,仅有位于第八位的特斯拉一个国外品牌,其余席位全部来自自主品牌,占据83%的市场份额。从汽车制造商的排名看,比亚迪已经挤入全球前十名,4月仅差72辆就即将超越常胜将军日产汽车公司,屈居全球第二位。
新能源汽车市场蓝海还有多大?董扬认为在中国88个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推广城市或城市群中,还有40多个没有推出相关的推广办法。如果这些城市能够尽快推出相应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那么今年可以完成15至20万辆的销量,这一数字将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闯入者”集体涌入
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其实并不意外。无论是在今年两会克强总理的政府报告上,还是上海车展上各大厂商的集体布局,足以窥见政府和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
尤其是近两个月,政策利好接踵而至。5月19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对节约能源车船,减半征收车船税,对使用新能源车船免征车船税。随后,北京市政府公布了6月1日纯电动汽车不限行的政策,并考虑对进口纯电动汽车摇号政策松绑。此外,5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与国家发改委四部委开始为期一个月对两批示范城市进行考核。对于合资企业以及进口新能源汽车来说,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境地。
就此次大众与上汽签署的战略协议而言,双方将在新能源项目上投资65亿元人民币用于对上海大众汽车安亭生产基地进行升级改造,生产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和宝马i3、i8等进口新能源车型也正在进入各地方市场。
此外,上周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经国务院同意通过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自2015年7月10日起,新建纯电动乘用车(包括纯电动和增程式)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最低要求限制,由投资主体自行决定。意味着电动车企业准入门槛大大降低,方便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纯电动乘用车科研生产中,如果条件符合,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也将获得新能源汽车的准入资质。
届时,我国新能源车型将呈现自主品牌、国际品牌带来的合资车型、进口车型以及由互联网等民营资本打造出的纯电动汽车三股势力。
补贴由终端转为全产业链
细观最近政府频发的补贴政策,可以看出补贴方式逐步由销售终端向流通、生产乃至基础设施等全产业链转移。“这种补贴方式最为合理,未来市场将更为开放,除了一些地区的现金补贴只针对自主品牌之外,不限行、单独摇号、生产准入等方面,国外品牌也将一并享用。随着现金补贴逐年退出,自主品牌霸主地位将面临严重的考验”。罗磊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新能源车型由亚迪秦、荣威550和逸动EV三强把控,相比较而言国外新能源车型较少,但江淮汽车副总经理张金汉却认为:“外资企业不是没有产品,只是之前时机未到。自主品牌能否抵御国际品牌的竞争,关键还在于近年内是否能够实现产品和品牌的突破。”
眼下,上汽、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在解决产能不足的情况下,也正急于打破品牌瓶颈,纷纷发布了“绿芯战略”、“542”等新能源战略。在产品布局上,不仅有突破50万元“天花板”的比亚迪·唐,未来上汽还将推出廉价的“特斯拉”。在国外品牌未进入之际,各大主机厂希望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作为自身的品牌壁垒。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现阶段国外品牌认为时机仍未成熟,并不会在纯电动领域投入过多精力。但是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未雨绸缪总比措手不及要好,况且已经有比亚迪、新大洋等企业走出去了。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