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9月份以来,国内市场铝价大幅震荡回落,国内铝价2014年初最低时下跌至1.25万元/吨,创下2009年5月份以来的新低。
受铝价持续下跌的影响,我国铝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作为铝工业的龙头企业,中国铝业很难独善其身。
根据该公司2014年三季报显示,其净利润为-54.12亿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53.18亿元,此数据表明,公司自我造血能力仍然较强。
虽然公司尚未公布2014年年度业绩,但《证券日报》记者近日在专访中国铝业财务部副总经理周韶峰后得知,公司2014年净利润亏损较大,但去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仍为正。那么中国铝业是如何做到在市场环境低迷时,依然保持自我造血能力的呢?
集中管理体制发挥作用
《证券日报》:公司三季报显示亏损较大,从目前市场价格看,想要完成全年扭亏很难,不过,我们注意到公司的现金流仍然很健康,这一点是如何做到的呢?
周韶峰:中国铝业2014年生产经营确实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抑制了产品价格上升,铝价长期低位徘徊,极大地压缩了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公司资产规模大,老企业多,负担重,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环境中处于劣势。尽管公司竭尽全力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且降本取得明显成效,但仍不能扭转亏损局面。这种情况下,维持企业持续经营现金流非常重要,确保现金流不断,更为重要的是,在资金链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且降低资金成本,是公司财务和经营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
应当说,公司在亏损的情况下实现较好的经营性现金流,首先得益于管理体制。中国铝业财务管理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对外能够发挥整体优势优化融资环境,对内预算和资金管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掌控能力强。具体说来,总部“统贷统还”的借贷政策,提高了融资能力和议价能力,“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确保了公司有个安全的“资金池”“,而“分公司以收定支、子公司自收自支”的资金预算审批原则,有效地促进了增收节支。公司营销集中管理体制,使得公司上下较好地执行“现款现货、先款后货”的销售回款政策,而投资的集中管理又管住了投资的扩张,有限的资金能够用在见效快的项目上。
突出重点压缩资金占用
《证券日报》:之前您提到的只是体制、制度上的问题,为了保持现金流的健康,公司有何具体做法呢?
周韶峰:公司运营要取得好的效果,体制是基础,制度是保障。但这样还不够,仍然要根据每个运行时期的不同情况突出抓重点、抓主要矛盾。2014年,围绕着经营性现金流的改善,公司重点抓了库存管理、票据管理、资本性支出管理、应收款项管理等专项工作。
库存管理方面,中国铝业2013年开展了“精益现金流管理运营转型”工作,建立各企业存货定额标准,实行库存预警机制,跟踪考核,压缩库存占用,2014年末存货占用比年初占用压缩11亿元,生产企业商品库存压缩到3天以下。
同时,强化资金成本概念,加大考核力度,资金占用以定额为依据,“谁占有,谁承担”资金成本。为了加快采购、领用环节的周转速度,对物资需求和采购管理进行购耗比考核。在这一基础上,加大信息共享,加强区域库存管理,降低区域内企业的整体库存。
票据管理方面,2014年,公司共调剂使用银行承兑汇票20.55亿元,降低了票据存量占用,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为公司节约了资金成本。所属山西分公司、中州分公司、连城分公司在票据管理方面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山西分公司和中州分公司票据管理基本做到零余额;连城分公司拓宽票据使用范围和使用力度,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支付电费及天然气的比例占到90%以上,为公司分担资金压力的同时为自身节约了财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