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至2000年,墨斐一直担任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当时,上海通用是继“三大三小”之后,同期唯一被中国政府批准的合资项目,应该说是处在政府保护下,缺乏有效竞争的状态。2000年,中国汽车销售刚刚超过200万辆,而通用汽车销售不到3万辆,且只有别克新世纪和GL8两个车型,赛欧刚刚下线而已。
2014年,国产车加进口车,已经形成约2500万辆的市场规模,而观致仅有区区几千辆的销量,以墨菲15年前的经验何以应战?
观致汽车CEO墨菲
昨天,从各种渠道传出消息,原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墨菲(Phil Murtaugh),已经加盟观致汽车,出任新一任CEO。
对于这一选择,观致汽车董事长陈安宁对媒体透露,为观致选择CEO虽然谈不上百里挑一,但接触了现任和已卸任的全球汽车企业高层不亚于两位数。其过程是:首先墨菲是欧美人,便于维持观致国际化品牌的组织基因纯度。其次墨菲在跨国公司中国区成功过,有大公司管理经验和业绩,即使他离开后中国车市早已物是人非,观致股东也愿意再赌一把。毕竟能满足“在跨国公司中国区成功过的欧美高级经理人”这个指标的人屈指可数。
据陈介绍,这一过程中,包括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观致汽车外方股东和陈安宁本人。
对于十几年如一日做自主的奇瑞汽车及其董事长尹同跃,人们心存敬意。但是,对于这样一家企业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也常常令人匪夷所思。比如之前,无论媒体人,还是公关人,都有直接出任销售总经理的历史。
最近一个例子,就是前任观致汽车市场及销售总监卫思梵,作为一个管理咨询人才,曾经在麦肯锡任职超过10年,因“有着极其严谨的逻辑思维”,其整个团队都被邀请到观致汽车来。结果,就是直接导致此次换人的2014年销售业绩,为了避免争议,具体的销售数据不提也罢。
此次,或许是卫思梵带给观致选人的“警示”是要找一位:“在跨国公司中国区成功过的欧美高级经理人”。
昔日“高大上”,对观致还有多少意义?
此次墨菲“出山”,媒体大多采用了如下的背景资料:
1996年至2000年,墨菲一直担任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从2000年到2005年,他任职通用汽车中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离开通用汽车后,墨菲在上海汽车集团担任执行副总裁,负责公司国际运营。
显然,这都是墨菲过关斩将、摧城拔寨的一面。这里也不妨逐一看一下墨菲昔日的“高大上”,到底对今日的观致还有多大的意义。
“1996年至2000年,墨斐一直担任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执行副总裁”。当时,上海通用是继“三大三小”之后,同期唯一被中国政府批准的合资项目,应该说是处在政府保护下,缺乏有效竞争的状态。2000年,中国汽车销售刚刚超过200万辆,而通用汽车销售不到3万辆,且只有别克新世纪和GL8两个车型,赛欧刚刚下线而已。
2014年,国产车加进口车,已经形成约2500万辆的市场规模,而观致仅有区区几千辆的销量,以墨菲15年前的经验何以应战?
再看“2000年到2005年,任职通用汽车中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其实,在这一职位上,更多地是从战略层面,与中方合作伙伴协调,对其总部负责,而不是经营某一个合资企业。
当然,在与上汽、柳州五菱的合作中,墨菲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是,这些经验不知会对观致提升品牌和销量有什么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