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能不知道汉能薄膜发电(Hanergy Thin Film Power Group)这只港股,但你应该听说过最近突然出现了一位赶超马云、王健林的中国新首富——李河君。而他背后的财富来源,正是这家过去默默无名的汉能薄膜。该公司的股价如火箭般直冲云霄半年来翻了7倍,同时在这段时间里,每每到了收盘前十分钟公司股价便大幅上涨,而李河君的身家也成为一个“难以解释”的传说。
股价半年里从1港元涨到9港元
目前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太阳能企业,本周三,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交投于6.6港元/股附近,市值达到了2749亿港元,本月初该公司股价还一度触及9.07港元的高点,创下3778亿的市值,超过了李嘉诚的长江实业。而就在2014年9月初这家公司的股价还仅为1.2港元,并且在1996年上市以来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股价都低于0.3港元。
汉能薄膜发电股价对比其它同类型公司股价走势,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在汉能薄膜发电的大幅涨势背后,存在一些不同寻常的做法。
神秘的买家总是出现在“最后十分钟”
《金融时报》分析了港交所最近两年来超过80万次的交易数据,发现该公司股价经常在每个交易日的最后10分钟上涨。下图显示了2013年1月2日至2015年2月9日间,以10分钟为单位,汉能薄膜发电股票的复合波动幅度。在最后10分钟内,该股票复合增长536%:
尾盘交易量增大本身并不稀奇,但是长时间内如此有规律的上涨却很少见。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金融学教授Carole Comerton-Forde曾撰写多篇关于股价操纵决定因素的学术研究文章,也很了解港交所。她认为英国《金融时报》的发现和汉能薄膜发电股票的交易模式是异常现象,并指出,对任何一个股票交易所而言,收盘前交易都应该是监管机构关注的一个重要参照点。
“通常来说,官方收盘价对市场是最重要的官方参考价。比如说,收盘价通常被用来计算共同基金资产净值,清算衍生品合约,设定股票发行价,或者银行接受股票作为抵押品的贷款合约的定价。”
“所以,人们有很强的动机寻求影响或操纵收盘价,因为这会影响股市之外的其他交易,”《金融时报》引述Comerton-Forde的话说。“如果某家公司的公众持股量很有限,也意味着其股票交易量很低,有大量经验证据表明,这样的股票更容易被操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