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为什么要造车?你告诉我,富士康为什么要造车?”3月27日,林栋梁出乎意料的反问,让人疑惑“富士康和腾讯、和谐汽车签约,难道不是为了造车?”
“那是媒体的误导,我们只是做平台。”林栋梁斩钉截铁地表示,“富士康和腾讯、和谐汽车签约是为了建造平台,富士康没有自己的品牌,才会做大。”
林栋梁何许人?他正是3月23日代表富士康的大老板郭台铭,与腾讯和谐汽车签约的人。他也是富士康汽车项目的实际操盘手,他同时也是北汽与富士康合资成立的电动车分时租赁公司——恒誉的总经理。
当然,林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头衔,其中最为显眼的是郭台铭的特别助理。9年前,技术制造、物流及系统出身的林栋梁在全球福特工作30多年后正式退休,放弃其他车企的高薪返聘,加盟富士康。
3月27日上午10点半,在富士康位于北京亦庄的总部,也就是恒誉公司的总部,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终于见到了林栋梁。
富士康要做汽车已经传闻很久,但外界仍然很难将代工工厂、数十万的生产线工人、劳动密集型工厂和对技术要求很高的汽车联系起来。
不做品牌做平台,是富士康坚持了三十多年的路径。面对发展制造业的种种难题,做汽车仍然进行路径复制,富士康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和腾讯的合作酝酿很久了?
林栋梁:之前有接触,但没有谈得很具体。富士康早就在做这事了,我们现在讲的很重要的观念在哪里?应该是能提供有关键的、核心的技术、零组件的平台。
信息要做处理,怎么做互联和车联,我们能做局域。互联网要做娱乐生活、教育生活、家庭生活、健康医疗、财产交易等所有的,大数据经过处理过后,要很快速度,实时再现。
2014年-2020年,我们陆续有智能电网、智能宽带、智能信息的投入,包括云的智能网络,富士康开始做这些东西。
和北汽成立新能源汽车租赁公司,我先从做租赁进来,先知道客户的声音,知道客户的需求,提供最好的平台,从车联网等开始,到自动驾驶所有需要的贸、技、工的平台。
《21世纪》:富士康具体怎么造车?电动车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