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国轩高科主办的第五届科技创新大会暨第四届动力能源高峰论坛出席嘉宾
新能源汽车是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但过度依赖政府及政策拉动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缺乏,创新后劲疲软。1月29日,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盟在合肥合巢经开区举行了一场研讨会,探讨当前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以及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成效明显,全省保有量超过3万辆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布局较早,经过多年发展,在整车和电池、电机、电控等方面的产业配套体系已初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日趋完善,已形成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以江淮汽车、奇瑞汽车、芜湖宝骐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乘用车和专用车生产企业,以安凯客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以合肥国轩高科、中盐红四方锂电等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生产企业和以天康集团为代表的钛酸锂电池生产企业,以巨一自动化等为代表的电机及控制系统生产企业等,以普天新能源、国轩特来电、旗翔新能源等为代表的充电设施建设与运营服务企业。截至目前,我省已有69款新能源车型入选国家《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
“去年,我省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在政府及公共领域车辆中应用,累计生产推广新能源汽车达到2.43万辆,是去年的8倍,居全国前列。其中省内、省外分别为8715辆和15627辆。 ”省经信委装备处处长沈忠林在会上表示,根据省公安厅上牌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0739辆,同比增长44.45%。“2016年,我们将会同各有关单位和各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力争全年实现新能源汽车生产推广3万辆,其中省内推广1万辆。”
作为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也在加快建设中。据了解,目前,全省共建成30个充电站、6048个充电桩。目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正试点在京台、沪蓉高速主干线路的沿线服务区内建设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以满足电动汽车用户跨省、跨城际的使用需求。目前已在19对服务区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待调试结束后将正式投入使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公共机构建桩使用新能源汽车,目前省内已有132个公共机构配建了1136个充电桩。
瓶颈待破,加快技术和配套设施提升
“标称续航200公里,实际只能跑120公里,开暖风后再打六折”,这是不少新能源汽车车主的感受。在研讨会上,与会的企业代表、政府官员和专家表示,动力电池抗寒差、寿命短、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等成为新能源汽车业发展绕不过去的一道道坎,也成为推广的制约瓶颈。 “成本高、电池续驶里程低等问题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待进一步攻关。 ”沈忠林说,新能源汽车在整车轻量化、系统集成及电机功率、电控系统优化等方面均有待突破。
“推广的最大困难还是充电桩,目前充电设施建设主要集在合肥和芜湖两市,绝大多数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均无配套充电设施。同时,充电运营市场尚未建立,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需求。 ”芜湖宝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爱喜说,公共充电桩车位占用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新能源汽车无法及时充电。他希望,配套设施建设应多元化,加快发展移动充电桩和城际快充网络建设,推动充电桩进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和住宅小区,建设布局合理的充电实施体系。
在国轩高科副总裁方昕宇看来,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上,仍遇到很多困难,还需要政府给予政策等方面的扶持。他建议,进一步加大纯电动公交车推广力度,鼓励市县区公交公司在新增、更换车辆时,逐年加大纯电动车比例,在“十三五”力争实现公交纯电动化;同时,比照深圳、北京等地区,鼓励出租车电动化。
“进入‘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发展速度更快、创新更多、规模更大的新阶段,但核心技术的掌握和产品成熟普及仍将是企业发展一以贯之的主题。”江淮汽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院长夏顺礼建议,要集中资源,推动新能源车核心技术的突破,加快新型和新体系动力电池产业化开发和应用,逐步建立新技术应用相关的标准和法规。
加快创新,不能靠补贴过“日子”
日前财政部明确,“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逐步降低直至退出。其中,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16年基础上下调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将退出。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几年中,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闸门”逐步趋紧。
省财政厅经建处副处长张行宇表示,补贴最终退出是一种必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初级阶段,的确需要财政政策撬动,国外发展新能源也提供补贴,但如果一味补贴,容易让企业形成靠补贴过“日子”的依赖,失去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动力和压力;而行业则容易出现低水平盲目扩张,形成新的产能过剩。“补贴逐步退出,对整个产业来说,将是利好,因为市场将更加公平规范,有助于企业在产品竞争力上下更多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