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阿里巴巴的邱昌恒,非常高兴来跟大家做一次交流。其实一开始受到邀请我是拒绝的,为什么?电动车我是一点不懂,讲什么呢?今天外面刮很大的风,我们发现汽车的风一点不比外面的小。在风投上大家会想未来的汽车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大家可能会想到新能源、自动驾驶,等回头一看还有另外一个家伙站在旁边就是互联网。我们在想互联网到底可以做什么事情?我在想前面讲的自动驾驶、讲新能源已经讲了很多了,我稍微讲一下我熟悉的东西,就是互联网这帮家伙们可能可以帮到这个行业什么。
我的角度来看有几个方面,第一,我们看到所有的人来谈汽车都绕不过一个话题,就是未来这个汽车一定是智能化的,刚才有专家提到未来的智能化可能跟过去的智能化有很大的不同的地方,就是它不仅仅是端的智能化。
并不是说汽车本身变得更聪明,一辆汽车变聪明没用,因为其他人还是更多的马路杀手,一辆车的聪明是一点用处没有的,未来汽车变聪明我个人觉得唯一的出路是云端的智能。大家想象一下,就像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看智能手机一样我今天拿出来一部智能手机,不仅仅是手机比过去的CPU快了、内存大了,而是手机是永远在线的,你在手机上获得的绝大部分的服务是来自云端的。未来的车的智能化必须有两个技术方面的突破,这两个方面可能互联网公司可以帮上一点忙。
第一,是车本身确实需要智能化,我们今天谈移动互联网如果没有手机终端的智能化是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所以车如何本身变成一个智能的设备很简单,我们看今天的车里面有什么样的操作系统,是不是智能的,今天车里面的网络架构是什么样的?我们车里面有多少传感器,这个传感器被多少块CPU控制?这块是非常非常重要,如果这个不能突破,将来所谓的车联网也是建立在流沙上面,这块互联网公司可以有很多的贡献,国外有Google做的操作系统,我们也有云OS的操作系统,我们相信在未来的车站的智能设备上,操作系统的智能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起点。
第二个很重要的点是云端的智能化,而云端的智能化拼的是什么?本质上拼的是数据和算法,云端的智能本质上就是算法。怎么样把路的信息、车的数据、驾驶行为的数据和过去所有的人今天在这边发生的行为和过去的历史数据能够变成模型,能够变成影响这辆车做决策,这非常关键,而算法是今天互联网比较传统行业有点优势,算法的本质是数据,没有数据所有的算法走是空的,而算法是基于大量的数据的运用和训练,所以这块对整个车的智能化无论是端、无论是云,互联网公司是可以有一些贡献的。
第二个贡献是什么呢?这非常有意思,所有的技术都是可以买到的,我刚才讲的无论是端的智能化技术还是云的智能化技术,只要有钱随时可以买得到。今天所有的车厂都有非常多的尝试和自己的规划,有一点很有意思,我跟很多车厂和设备制造商来谈的时候就发现今天所有的车厂,至少我感受到的很多的车厂掉进了一个很大的尴尬的局面里,我们都知道所有的技术革命是需要长期的投入。简单来说,今天的智能化汽车任何一点改动换一个CPU也好,换一个网络架构也好,都意味着我有大量的研发投入,这是因为供应链因此产生的变革,而供应链的变革会产生整个行业巨大的成本付出。
但今天对所有的车厂来说面临着什么问题?车厂的商业模式在于今天投一分钱、一块钱做研发,明天就得从卖出的那辆车拿回1.2或者是2块回来,这个循环是过去汽车几十年循环下来的。放到现在来看,这个循环可能就出了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今天所有谈互联网汽车,有没有告诉我你今天卖出的所有的互联网上的技术革命或者是技术变革的投入,能不能把你的车多卖钱?我觉得至少在今天是非常难的,所有人都觉得互联网公司善于干这个事情,把赚钱的周期给拉长,前面先有投入、有量,有另外的商业模式,比如说广告。但是车厂今天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去从用户身上,从后收费的模式从用户身上收取ARPU值?
我现在看来是蛮难的,这与聪明与否和技术没有任何关系,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都是基于一个东西就是“量”,没有量,所有的后收费模式和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都是不成立的。今年我们说作为一个车厂一年一款车卖10万已经是牛逼到天了,3年卖多少?什么时候能卖到100万?当你卖到100万的时候,你先想想如果分布在全国,这个数据、这个车主事实上还是非常分散的,而车的后服务一个很大的特点一定是跟位置相关,无论是保养、维修、加油,所有的东西都是分散的,所以你的100万能够形成的可运营的其实还是非常有限的。
当你卖到100万的时候,车作为电子产品的淘汰周期,我们手机差不多是一年,车三年卖到100万,三年前卖出去的电子设备可能已经落伍了,这部分客户已经没法儿被运营了,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问题。无关技术,无关聪明不聪明,甚至无关人才储备,这就是大家依赖的商业模式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