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北京出现了严重雾霾。当记者在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能集团)见到了该集团董事局主席、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李河君时,“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这句广告词很自然地出现在耳畔。
2015年底,工信部公布新一年度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一直重点提及,而光伏和风电被移出产能过剩行业,但是,光伏产业市场供需平衡的脆弱却一直被行业所忧心。
“不能一刀切地说光伏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光伏行业本身分为晶硅发电和薄膜发电,下面还有更细的分支,而薄膜发电目前还是供不应求的。”李河君指出,如果薄膜发电被大规模投向国内市场,直接市场预计有10万亿,间接市场达到30万亿。
新一轮光伏热
虽然光伏产业并未出现在新一轮淘汰落后产能的名单中,但光伏产业在2015年却大大地火了一把。
来自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光伏新增装机量约15GW,同比增长40%以上,连续3年全球第一,其中地面电站占比84%,分布式电站占比16%,而累计装机约43GW,跃居全球第一。
受上游火热的拉动,光伏中游组件企业也随之火了一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组件产量超过43GW,同比增长20.8%,51家组件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6.7%,比2015年上半年提高6个百分点。前十名企业利润率多在两位数,对33家通过规范条件的企业的2015年经营业绩分析后(统计中排除了几家因历史包袱过重而导致亏损的企业),仅有4家企业亏损,平均利润率达4.8%,明显高于电子制造业3%的平均水平,也高于2015年上半年的2至3个百分点。
光伏行业的火热让众多光伏企业的业绩呈现了增长势头。根据Wind数据,截至1月29日,37家太阳能发电概念股公司中有23家发布了2015年全年业绩预告,18家实现净利同比增长,其中15家预计增长率超过50%。
但值得注意的是,分化现象明显。有规模、品牌、技术的组件企业订单饱满,中小企业接单困难,大部分用于代工或为自身电站提供产品。上游多晶硅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在全球光伏市场季节性变化下,多晶硅产品承压也较其它环节为重,价格一路下跌,多数企业仍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李河君所言,光伏行业虽然很热,但却不能一刀切地看待是否存在产能过剩。从数据来看,中游企业分化现象明显,上游企业多数仍然亏损。
技术竞争加剧
光伏热来源于政策层面加大支持力度,这也让光伏企业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李河君指出,以薄膜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不仅是新一轮增长的基础产业,而且是先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它的竞争方式不再是资源竞争,而是核心技术竞争,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能源。薄膜发电技术因消耗材料少、理论效率高、应用领域广、市场潜力大、产业链条长,成为了全球太阳能发展的重点方向。
“我国薄膜电池成本正在快速下降。薄膜电池的转换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成本会下降5%,随着技术的进步、装备国产化以及大规模量产,成本还将大幅下降,最终实现平价上网。”李河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