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分析 > 尊重市场 新能源车现实“坐标”在哪?

尊重市场 新能源车现实“坐标”在哪?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分析 | 时间:2016-09-25 | 浏览:4554
文章顶部
摘要:企业需要的也不仅是政府的补贴和政策支持,更需要以技术创新和市场为主导的发展环境。而政策制定者要做的,是尊重市场,把市场能决定的,尽早还给市场。

随着2013年划上句号,中国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历了长达三年的艰难爬坡。尽管其中穿插着以特斯拉宝马i带来的电动潮流,但国际同行的灿烂并没有给国内的现实带来太多的惊喜。

从数据来看,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6万辆和1.28万辆。而今年,据行业内的乐观估计,这两个数字有望突破1.5万辆,但这个成绩与“到2015年累计产销50万辆”的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第一阶段目标仍有天壤之别,更遑论达到第二阶段产销200万辆的天文数字了。

不过,官方对此依然保持了一贯的乐观和淡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去年12月30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工业通信业运行报告》中预计,201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可能有所回落,而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在惨淡现实的对照下,这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种心理抚慰,而非市场预测。在过去三年间,官方多次以“万亿投资”和“千亿产值”来描绘新能源汽车的美好前景,理想很丰满,但无奈的是,现实却很骨感。

从一开始,新能源汽车计划就注定了要面临尴尬的结局。原因很简单,在市场决定一切的现代商业社会,必须以真正的市场导向研发产品,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却在产业技术尚未定型的情况下,就以行政方式框定了“电动汽车”这个发展方向,完全脱离了市场。

此外,整个计划也被赋予了带领中国汽车制造业“弯道超车”发达国家的历史使命,结果可想而知。

在政府的发展策略下,政府的补贴政策应运而生,且深刻影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凭空起步的新能源汽车由于缺少工业标准和明确的技术路线,生产企业只能选择政府看好的技术,在研发上裹足不前。

在一些方兴未艾的市场,比如混合动力,虽然非常实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但由于支持力度不强,企业几乎不做考虑。甚至在电动汽车上,生产商也往往脱离市场,只着眼于政府补贴而非市场需求,错过了重要的发展机会。

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和标准不同,电动汽车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壁垒迟迟难以打破。正是如此,国家的鼓励也成了惟一令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亢奋的“吗啡”,造成了如今的“政热市冷”局面。

虽然对于新能源汽车,几乎每个企业都有参与,但真正实干的并没有几家,大部分企业的思维仍停留在完成政治任务、获得政策补贴和博取政绩上,由此而来的产品难以令消费者满意,发展也不可持续。

2013年11月,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495辆,比去年同期的4000多辆产量大幅下降。

与企业被赶鸭子上架相似,地方在推广新能源汽车上也明显对行政式的干预产生反抗心理。在第二批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公布时,4年前已是全国新能源汽车试点的济南市,主动放弃了第二轮国家试点的申报,原因是国家“预设的目标太高”。

在终端市场上的情况也差不多。政策含义内的新能源汽车至今没有获得认可,更别说进入寻常百姓家了。在去年1.28万辆的销售中,除去政府支持的采购部分便所剩无几,市场发展严重依赖政府的补贴支持和购买。

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在发展接连受挫之下,是不是应该回过头来思考,如何定位“新能源汽车”及其现实的“坐标”?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上,市场的决定作用被一再强调。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也应该有市场思维。企业需要的也不仅是政府的补贴和政策支持,更需要以技术创新和市场为主导的发展环境。而政策制定者要做的,是尊重市场,把市场能决定的,尽早还给市场。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