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高增长空间诱惑下,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也备受资本热捧。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2016年以来,上市公司宣布并购或者新建锂电池或电池材料项目的案例超过60个,涉及金额逾千亿。
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之争圆桌对话(左二为张小飞博士)
巨额资本的进入加速了动力电池的产能扩张,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隐患。在此背景下,投资动力电池领域是否仍有机会?商业前景又在哪里?高工产研董事长张小飞博士在2016智电汽车投资者大会上,分享了其对于动力电池产业投资破局的观点。
张小飞博士表示,从投资角度上看,主要分为行业外投资与行业内投资。对于行业外的资本来说,目前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仍有机会,尤其是新材料体系的研发投入,将成为产业投资破局的关键。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能量密度的提升是影响市场化的重大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国际仍有差距,而造成差距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材料体系上。” 张小飞博士介绍到。
据了解,锂电池最重要的四种原材料分别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膜和电解液。
而原材料下材料体系的开发与改进,对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正极材料方面,镍钴铝(NCA)三元材料在Tesla风靡全球的带动下销量不断上升。其在资源占用、性价比、安全性等方面都极具优势。但是目前国内NCA材料仍然处于技术储备阶段,实现大规模量产仍需时日。
在负极材料领域,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在技术和工艺上一直难以突破。此外,锂电池隔膜、电解液、固态电池等一些新材料新技术的挑战,都给行业外的资本进入带来了机会。
“行业外的资本针对性地选择相关技术研发的公司去投资,突破行业技术瓶颈,对于投资回报以及产业发展而言都极具意义。” 张小飞博士表示。
而对于整车企业等行业内的投资或者合资,张小飞博士表示,整车企业一定要根据其未来的战略规划做匹配性,包括车型、电池能量密度、续航里程、价格等方面去考虑投资研发生产。
“目前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之争是应用领域之争。” 张小飞博士认为,纯电动乘用车三元用比例持续增加,且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在客车领域,三元锂电池被暂停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而在专用车领域,主流专用车生产企业均已开始布局三元。
对于未来的竞争格局,张小飞博士认为,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大战正在一步步推进,预计2017-2018年将进入战争惨烈期,中国动力电池将经历产能之争、性能之争、性价比之争。
文章来源:高工锂电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