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目前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除了电池容量外,还有充电速度。快充技术的出现,让电动汽车可以像燃油车一样,只要停置5-15分钟就可以加满电继续跑。
新补贴政策首次正式对快充类客车给出了明确的补贴方案。业界人士认为,在此背景下,快充技术将迎来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有不少难题亟需解决。
快充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
高工产研电动车研究所(GGII)分析师胡林林表示,补贴大幅度下降,许多车企将选用电量更小的电池,从而优先考虑快充类电池。
同时,另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界人士也表示,电动汽车要取代燃油汽车,必须实现短时间充满电的目标。“快充技术的出现,只需要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就可将电动车充满电,大大提升了充电效率。未来,快充技术将取得质的发展,并逐步覆盖整个市场。”
而湖北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雷洪钧博士也认为,公交车有固定的路线与公交车站,5-15分钟的快速充电,可以有效解决充电难问题,也可以很好地满足公交车的运营要求,预计未来快充技术将在公交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期。
“相比慢充,快充的经济性更好,对有固定路线与运营场所的公交车来说,无论是处于长期使用的稳定性考虑,还是整车的价格考虑,快充都具备着一定的优越性。”雷洪钧补充道,5-15分钟的快速补充电量,可以解决充电难问题,也可以让整车少装电池。
尽管全国范围内开展电动汽车示范运行时,在充电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曾提出“慢充为主、快充为铺”的发展方向。但补贴新政的实施,首次将快充技术纳入政策之中,业界人士认为,未来几年内,快充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
技术优势与实现难题
据了解,快充技术不仅可以解决驾驶人员的续航里程焦虑,还可以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节约充电场所的建设用地和成本。
不过,有包括胡林林在内的行业资深人士指出,快充是通过高电流大功率实现快速充电的目的,至少是5-8C的倍率。不少城市在电容电压承受能力方面备受压力,很难容纳快充电机的大规模网络式安装。
“10C以上的快充需要较大的电流,对电网的负荷太大了,目前在实际运用的意义并不大。而15C以上的快充基本上还没有实现。”胡林林补充道。
事实上,业界人士认为,实现快充还必须解决充电时材料的微观膨胀和崩塌、电解液的分解等问题。而由于大部分电芯厂都是通过增大电流的方式来实现快充,所以快充在不断地挑战电池技术的材料和设计的物理极限,同时也在威胁着电池的使命寿命和安全。
而深圳市创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杨俊也曾表示,快充技术的研究“保证电池寿命、保证安全性、保持温度、寻找最优结合密度”等四大难题,同时还需要匹配复杂的BMS管理系统。
另外,锂电网了解到,目前快充技术主要有三大种类:一是以超级电容器为基础的快充,但由于政策原因,基本上很少采用。
第二类是以钛酸锂电池为基础的快充技术,具有循环寿命高、能量密度低、充放电倍率高、5-10分钟可充满电等优势,但是价格相对较高。代表企业有微宏动力。
第三类是CATL等企业推出的补电式快充型LEP电池,可以半小时内充电80%。目前,该类型方案应用相对较多,宇通、安凯、中通、金龙等车型均有使用。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