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多年来一直高度关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干勇专门针对当前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存在的科技资源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发言,并建议组建国家级、高水平的集中财力人力的核心共性技术研究机构,通过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着力解决创新链条不完整的问题,实现产业技术整体提升。
多项核心技术有待突破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构建完整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链条很重要。干勇表示,目前我国在建的科研机构很多,但大都是分散的、单一的,既没有稳定长期支持,也没有战略规划和合理布局,由此造成的科技资源封闭、分散、低效现象比较突出,而我国能否在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顺利步入到后工业时代,如何合理整合资源、加强创新链条中薄弱环节——共性技术的研发体系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干勇表示,科技资源分散、封闭,使一些重大高端产业技术得不到基础支撑,核心共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直接导致我国创新体系链条断层,科研整体水平提升缓慢。目前,尽管我国高铁、特高压技术已成为首先在装备制造业里进入高端技术领域的代表,但整体上大多高端领域核心技术仍存在空心化问题,其中微电子信息技术中集成电路要落后于国外两三代的水平,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领域的核心技术也都没有完全掌握。“电子信息、集成电路里的一些关键节点、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主要还是共性技术即应用基础技术研究不够。”干勇坦言。
“这些核心技术不解决不行,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建立大数据库。”干勇介绍说,美国的材料基因组计划支撑条件之一就是大数据库的建立。大数据出来了,科技水平就会进一步提高,就可以设计和生产出更好的产品,缩短新材料研发周期,而眼下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数据库分散,很多关键数据不在研究院而是在科研人员自己手里。如果这个人一走,很多数据就带走了,谁都不愿意拿出来。干勇表示,国家投资支持的职务发明、职务数据统一不起来,就是资源分散化造成的恶果。
“高端失守,中低端混战”
对于当前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背后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干勇表示,国家划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后,各地争相进入这些领域。结果,有些产业刚一上来就出现产能过剩。其中,风电设备目前产能超过实际需求的一倍,光伏产能超过全世界需求的一倍,结构性矛盾暴露无遗。
“高端失守,中低端混战。”干勇如此描述当前出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产能过剩现象。他不无忧虑地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开始公布的时候,所有的地方都没有核心产业技术支撑,结果就是学费付得太多,成本太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很严重,现在高水平的重复建设也很严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在中低端徘徊,导致部分核心技术空心化。”干勇表示,尽管如此,我们在战略航天、特高压、桥梁建设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却上来了。高铁有9项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包括空气动力学、轮轨动力学、转向架控制及噪音、模态控制等,其整体技术目前进入了国际一流,其中特高压完成了交流100万伏、直流80万伏的工程化,几百项技术取得了突破。“这就需要总结经验,为什么有的产业发展得好,有的产业却发展得不好?”
干勇建议,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市场的产业最好交由市场来决定。政府在制定规划的时候不应该说要达到什么目标,而应该说政府如何支持它去达到目标。“尊重市场和科技两个规律,真正在体制上进行深化改革,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加强。”干勇表示。
期待组建国家级核心共性技术研究机构
针对上述现状,干勇表示,应建立国家级、高水平的集中财力、人力的共性技术研究院或研究机构,特别是重要领域如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系统、新能源系统、关键核心材料系统、合成生物学系统高端、智能制造技术研究等一系列关键领域。
“这是一个体系建设,国家正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据干勇介绍,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2012年8月,上海市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一直在努力建立现代造船、清洁能源、机械化工、集成电路、信息平板显示、微电子装备等10个大型共性技术开发平台,把有能力、研发能力强的转制院所一律转为现代研究院所,仍按企业化运行,但实行分类管理,支撑上海产业技术发展。
“这个问题比较大,不需要把转制院所转回来,作为整合、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就行。”干勇表示,现在抓紧建设国家级核心共性技术的科研机构还来得及,否则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将扩大。目前,中国科学院也在宁波、广东、上海成立了科学技术研究所,承担行业技术和产业的研究工作,进行产业的应用基础和前期技术研究。在国际上,美国能源部加强完善了17个国家实验室,又新建立了3个新能源研究中心。日本的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建立了26个研究中心、20个研究所,5个实验室遍布全国,就是为了提升产业共性技术。
“我国的电动汽车喊了多少年,步子为什么迈不大?”干勇分析说,关键就是核心技术没有突破,特别是动力电池的整体水平上不去,例如电池安全性(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机构续航能力、比容量等方面都有差距,而研究电池的仅中科院就有40家,高校更是全国都有,为什么不能成立一个动力电池研究总院?如果把原有的研究动力电池好的单位吸纳进来作为分中心,集中力量,效果自然就出来了。而现在全国几百家研究机构都是散的,每家都掌握那么一点,可见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亟需解决。
干勇同时建议,现在政府财政有实力了,2012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费用突破1万亿元。因此在管理国家财政支出方面,在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与政府中间应设立一个专业、独立的机构,对科研项目进行公平的评估、立项、经费划拔和检查。由政府负责审定、监督,效率会更高。而双方如果直接见面,在管理上恐怕会有问题,包括效率不高、易引发腐败问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