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中国动力锂电池难过检测关 行业测评体系待建

中国动力锂电池难过检测关 行业测评体系待建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3 | 浏览:7934
文章顶部
摘要: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成为行业内挥之不去的话题,而每一次的起火事件,动力电池也必定是首当其冲。

中国动力锂电池难过检测关 行业测评体系待建

2013年,中国的动力锂电池行业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受雾霾影响,国家对电动汽车的支持力度不断加码,动力锂电池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边却由于电池续航能力、安全性等障碍迟迟未能突破,难以满足电动汽车的要求,国内动力锂电池企业持续亏损,难以为继。

自今年年初以来,特斯拉的持续火爆让中国的动力锂电池行业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可是从10月到11月的不到40天的时间里,特斯拉连续出现3起起火事件也极大的折损了业界的信心。

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成为行业内挥之不去的话题,而每一次的起火事件,动力电池也必定是首当其冲。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除了材料上的因素之外,还涉及到结构、制造方式、工艺组合等方面。”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认为,电池的集成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但是常常被忽视,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电池的材料上。

“前不久,发改委还打电话询问,动力电池单体和成组以后的差异,是否需要在法规和政策上要求以后必须做成组的动力电池实验。我当时就表态非常支持成组的动力电池实验。”王子冬认为由于国内长期以来缺乏一套完整的动力锂电池检测评价体系,电池厂和整车厂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对安全的限定也缺乏一个统一的规定和认识。

把关人的缺失

电动汽车起火的不确定性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也正是这些不确定性让消费者充满疑虑。

“燃油汽车发展到现在,基本上着火是可控的,但是电动汽车的着火是不可控的。就好比是路中间蹲着一条狼狗,它可能咬你,也可能不咬你。”在王子冬看来,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人难以打消对其安全性的质疑。

电池材料、制造设备到成品电芯、单体电池和成套的电池组,对诸多细节的控制成为一项复杂的过程。而问题就在于在从材料到成组电池的这一系列过程中,涉及到不同的企业协作,纵使是比亚迪这样的垂直产业链整合比较成熟的企业也难以做到一一涉足。

“就像汽车工业一样,各种不同的零部件组合在一起才形成完整的汽车。动力电池也是由不同的部分组合而成。”精进百斯特电动(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畅认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契合度还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

“如果我们想大规模的上电动车的话,材料的稳定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其次就是生产设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稳定的生产同样非常重要。”王子冬认为,截至目前,国内高质量的控制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还是主要依赖进口,虽然国家并开始重视也启动专项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就短期来看,要达到日韩的自动化水平还有不少的距离。

不同企业生产的规格和所用的材料技术都会不一样,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不同规格和材料最后所形成的产品却不能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限定。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