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不仅在紧张的购车指标中拿出一部分专供新能源汽车使用,还明确表示年内将陆续建成1000个公用快速充电桩方便新能源汽车用户,但是在一些具体作法方面,却引发了争议。
争议的焦点之一是消费者可选的车型太少。据了解,北京市最近一期机动车摇号中签比率为110.7:1。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中签比率比全国研究生30%的录取率还要低得多,说明消费者有强烈的购车需求,但是在新能源车摇号方面却是另一番景象,1666个购车指标,只有1428位准车主,每人分一个还有富裕。为什么消费者不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呢?该人士认为,可选车型太少是重要原因。
据了解,北京市日前发布了《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第1批 第1期)》(以下简称《目录》)仅有北汽E150EV和比亚迪(002594,股吧)E6两款车型入围,目前,已有比亚迪、北汽、长安、上汽、江淮和华晨宝马6家企业共8款车型进行了申报,第一批申报的车型将分两次发布,3月10日将补充发布第一批中新的入选车型。第二批和第三批车型目录将于今年6月份和9月份分别发布。
关于车辆的筛选,北京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处长许心超告诉记者,车型选择的门槛性标准是安全性,“绝缘性好不好,会不会出现断电、触电情况等,都是凭此一票否决的关键因素”,此外,车型的选择还要考虑其售后的服务情况以及车型的复合型特征。
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排除在外,是引发争论的另一个焦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国务院颁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规定,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北京市以《目录》的办法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排除在推广范围之外的做法不妥。将比亚迪、荣威等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排除在《目录》之外,一方面不符合国务院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示范应用的意义理解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