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锂电网(li-b.cn),锂电产业链服务全平台!
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  广告单价 |  锂电资讯
首页 > 资讯 > 新闻 > 万向:电动车烧钱令人捏把汗 投资高达36.38亿

万向:电动车烧钱令人捏把汗 投资高达36.38亿

来源: | 作者:admin | 分类:新闻 | 时间:2016-09-24 | 浏览:7924
文章顶部
摘要:万向集团想通过收购菲斯克从而打入中国乃至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任重而道远。

万向集团:令人捏把汗的电动车烧钱

老牌公司如何让自己更具想象力?看看万向和菲斯克就知道了。

“好看不实用”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张马斯克与菲斯克的AB图。他们的身后正是各自的成名作——Tesla的Roadster和Fisker的Karma。与马斯克牛仔T恤的标准IT男形象不同,菲斯克着装沉稳,西服革履。

相较于“生来彷徨”的菲斯克汽车,这位设计师此前的两部作品足以垂名史册。特工007的电影从来都是最佳的豪车展示窗口,而其座下的阿斯顿马丁DB9以及宝马Z8正是出自菲斯克之手,在成全了别人的辉煌后,菲斯克终于在2005年自立门户,在2007年升级为现在的菲斯克汽车公司。

凭借着其对汽车设计的谙熟,菲斯克的第一款车Karma于2008年走进人们的视线,并在2011年正式宣布上市。由于Karma动人的电动超跑属性,她的上市成功“绑架”了汽车行业,并且得到了正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美国政府的垂青。甚至有人认为Karma的血统要优于已经于2008年开始量产的Tesla Roadster汽车。

然而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要成熟于中国市场大概2-3年,因此第一轮的洗牌已经在2012年左右完成,不幸的是,在这场调整中,菲斯克被边缘化了。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初期几轮投资中,菲斯克共获得了8.5亿美元的投资,2012年4月,又有近4亿美元资金入账。但是同年,Karma却因电池缺陷而发生了起火事故。

这一问题也彻底暴露了菲斯克汽车的短板,菲斯克汽车“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设计感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自身存在的技术缺陷;而关键技术外包的发展模式更是成本控制的噩梦。

竞争对手马斯克直言:“他觉得电动汽车缺的是造型,但这其实是技术问题,长得像电动车并不一定是电动车。”

通过对菲斯克的解构可以知道,其核心技术底盘、混动控制系统等均属于量子技术公司,电池研发制造则属于A123系统公司,生产则由芬兰Valmet代工。这样的外包模式果然在A123系统宣布破产后产生恶果,菲斯克汽车的产能迎来了致命一击,自此,菲斯克开始“蛰伏”。

反观Tesla,其核心技术都是通过与成熟厂商的合作从而实现应用的。其电动核心技术是与戴姆勒公司、丰田公司合作研发,电池技术则是与松下进行合作研发。这无疑为Tesla在成本控制方面带来了更多优势。

“两个门外汉”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菲斯克本来并不拥有值得称道的整车制造技术。而正是源于对整车制造的“觊觎”,中国企业万向集团才不惜重金豪购下垂死挣扎的菲斯克汽车公司,如若菲斯克汽车“金玉其外”的性格继续发扬,那么两个门外汉的碰撞是很难擦出激情火花的。

不过万向集团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地耕耘还是非常务实的,2002年,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而万向集团也拥有高能量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一体化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整车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知识产权,其第一辆纯电动轿车、纯电动公交车也随之研制出来。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
分享到:

合作机构: ofweek锂电网 | 电池在线网 | 亚太电池展 | 巨典展览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览 | 亚化咨询 | 知行锂电 | 高工锂电 | 深圳市电源技术学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锂电网(li-b.cn) | 粤ICP备18158530号


扫码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