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时9个月的空白期,新能源汽车新补贴政策终于将呼之欲出。日前,多家媒体报道国务院已正式批复新一轮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方案,近日将对外公布细则。
纵观这份新政,除了电动汽车单位补贴额度、补贴时间有所调整,笔者认为有两点信息更值得我们关注:一是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改变原有财政补贴方式;二是今后新能源汽车要着重在商业模式进行创新。
双重压力 新能源汽车发展刻不容缓
据中汽协数据,截至2012年底,25个城市“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仅为27432辆。而今年上半年全国销售新能源汽车不足6000辆,占汽车总销售规模的0.1%不到,与预计的10%有很大差距。
除了销量的不达标,空气污染也是新能源汽车再次加速的原因,相信北方地区的雾霾污染让很多人“心有余悸”,也促使相关部门加快了治理大气污染的步伐。今年2月份,国务院就专门下达通知,要求各地到2015年通过使用多种清洁能源替代燃油1500万吨的目标。
据了解,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是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双重压力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新一轮的政策出台刻不容缓。
打破地方保护 利好新能源推广
在上一阶段的政策里,国家将补贴直接将财政补贴给地方政府,再补贴车企,但由于各地方政府解决就业问题及税收的考虑,大多希望外地汽车厂商来本地投资建厂以获得新能源财政补贴,这样的结果造成车新能源汽车销售态势呈现市场割裂的状态。
而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此完全改观,由中央财政统一发放补贴款给车企所在的地方政府,这不仅减轻车企异地推广的负担,也提升车企研发新能源技术的积极性。
模式创新决定成败
这一轮新政中,纯电动乘用车补贴有所降低,而纯电动客车补贴范围大幅增加,更多的是根据上一轮补贴政策中示范效果、电池容量大小进行的调整。但,再不能用传统汽车的模式来对待新能源汽车,否则只会越走越偏。
笔者有一点建议,新能源汽车不能“一枝独秀”,而是要“多管齐下。今后除了纯电动、混动汽车补贴之外,使用天然气、甲醇等汽车也可以作为补充进行发展,比如山西已经成为甲醇汽车的试点,这对扩大新能源的范围及推广大有好处。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补贴可能会向电动汽车倾斜,而混动公交在多地示范效果较好,今后可能会由示范补贴阶段进入市场化阶段。另外,此次新政将以试点城市为核心建立试点区域,无疑让人们对电动汽车进入私人家庭有了期待,不过目前领取补贴手续还过于繁琐,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购买意愿。
除了上述因素,现阶段影响新能源汽车推广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商业运营模式。在新一轮的推广过程中,各地政府要更加重视充电设施建设布局和网络化的建设。这点倒可以多学学特斯拉:这个公司联合电网公司为所有购买车子的用户在家中建立一个充电站,而且在城市建设了很多充电区域免费供用户充电使用,而且计划到2015年,充电区域将在覆盖美国大城市80%的区域。
未来三年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重要的三年,示范运行将逐渐向市场化转移,同时从公共交通领域转向开拓私人用车领域。政府除了保证基建的完善,补贴政策的顺利推行之外,吸引社会资本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介入,鼓励企业进行新能源技术研发、营销等商业模式的创新将决定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成败。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