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众所期盼下,苹果利用了经典的“One more thing…”简报介绍了该公司的第一款穿戴型设备--Apple Watch。即便之前推出的时间点众说纷纭,甚至也有因为苹果找不出特点导致开发延迟的谣言产生,但苹果仍然无惧于前人的失败,在这个时间点推出目前看来还没有特色的智能手表产品。
在这个时间点推出智能手表其实是需要相当勇气的,在历经了三星的销售失败、多家智能手表厂商销售数字难以提振,就连销售一空的 Moto 360 也有电池续航力不济的状况,这些问题都实实在在地反映了智能手表的现况:缺乏创意、没有续航力、没有携带的“必要性”。
虽然拿着智能手表跟智能手机比较是不公平的,但智能手机的确大幅降低了许多科技产品的必要性:它取代了传统电话、取代了电脑的部分功能、甚至成为许多使用者的娱乐重心,当然,也取代了传统的手表功能,无论是各种时区、或是计时功能,智能手机都能轻松做到。
手表已非必要性设备
别忘了,在智能手机出现前,传统的功能性手机销售也仍然在成长,手机早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的标准配备,而这也是智能手机销售能大幅成长的关键因素--除了原本随时随地都能打电话的“必要”功能外,智能手机还能做到许多传统需要坐在电脑前才能处理的事情。
也因此,传统手表的必要性大幅降低,现代人购买手表的用处其实更偏向装饰与时尚单品,而非注重手表所带来的功能--毕竟以往大部分人都是为了看时间,而非是为了计时功能,即便追求机能性功能,也大都针对特殊的运动需求(潜水、跑步、登山等)。由于取代性太高、功能性降低,因此现代人对于手表的需求大幅降低,手表的“必要性”也不再存在。
智能手表之所以会被选为穿戴式设备发展的第一步构想,部分原因是因为运动手环的销售还算成功,因此才被认为相关的健康功能可以被加入智能手表中,期望可以打造出不同于运动手环的更多应用,因此“健康功能”成为智能手表的标准功能。
但即使加入更多的健康功能,也仍然很难让智能手表的地位有所提升、更遑论让智能手表的销售量能与智能手机比肩,许多智能手表的发展都没办法脱离与手机连动或相似的宿命,模仿智能手机的发展反而让智能手表的需求度大幅降低。
▲ 运动手环的兴起,概念成为智能手表的雏形
除了功能外,苹果往设计“进攻”
此苹果不可能不知道现今智能手表所面临的困境,如果单纯强调 Apple Watch 的功能性,也不太可能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因除了健康与运动方面的功能外,苹果也将重心放在外观的设计感,苹果的CEO Tim Cook 也表示:“Apple Watch 是我们打造过有史以来最个人化的设备。(Apple Watch is the most personal device we’ve ever created.)”
包括自订的表带与各种更改表面的设计,而 Apple Watch 的 Watch OS 设计也有独到之处,但这些设计仍不足以将 Apple Watch 打造成一个如 iPhone 般广受欢迎的消费性产品,毕竟“设计”是一种加分,而非是购买 3C 产品的主要考量。
说苹果的野心是物联网?那还说的太远,iBeacon 站出来也没有让物联网标准统一的脚步快上多少,而且相较之下,用 iPhone 跨进物联网比用 Apple Watch 实际多了,更不用说 Apple Watch 得跟着 iPhone,目前尚无法独立作业;如果说是用血压、脉搏、体脂肪等数据,这不需要 Apple Watch 来做,许多运动手环就已经做得到--而且它们远比 Apple Watch 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