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道导航手链、智能手表、健康监测手套、高尔夫手套……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可穿戴设备或许你熟悉,也或许觉得是个新鲜玩意儿。随着这些设备慢慢进入我们的视野,也可以说,“智能化”是未来市场一个重要趋势。
可穿戴设备链条上附带的基础物质多种多样,上游端主要包括传感器、柔性屏、非晶态合金、处理器和存储器、电池和其他、FPC等硬件元素;中游则主要是触控模组、骨传导耳机、MEMW麦克风和受话器、语音交互技术、移动医疗组件、体感相关产品、腕带、头戴和机壳等软件系统开发;而下游则是成品厂商,如知名的谷歌眼镜、苹果iwatch、微软智能手表等。
本周理财周报关注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从基础物质去理解整个产业链条。
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国内目前涉足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上市公司主要有23家,与国外主楼厂商做产品不一样,国内这些上市公司中的19家公司聚集在产业链的上中游,占比高达82.6%。
上游核心物质:传感器
6年前,智能手机市场并没有广泛发展,智能手机市场被苹果发布IPHONE引爆,其实质是因为智能手机带来的生活便捷迎合了人们的需要,而可穿戴设备将会把信息技术的触角延伸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生活必需品。
目前的智能手机功能丰富,但是屏幕较小,需要手持操作,约束了在驾车场合的使用,而可穿戴设备将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智能眼镜可以输出大画面,智能手表具有合适尺寸的输入触摸屏,且最为重要的区别是其可以通过人体自然获得信息,还有人体佩戴更为便捷。
因此,符合人体工学的触摸屏的柔性设计以及用于人体信息收集的传感器在产业链上显得尤其重要。
在一份申银万国的相关研报中称MEMS传感器是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的点金石,是产业链上游技术的核心。的确如此,因为作为智能化的“核心物质”,MEMS传感器附加值高,是人机互动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是可穿戴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最重要方向,也是信息化的硬件基础。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