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特锐德(300001)青岛崂山总部厂区的一侧,整齐停放着十辆正在充电的特斯拉,但在每辆车的四周,却没有常见的充电桩设施,“秘密”都隐藏在汽车下方的停车挡板内。在现场演示过程中,只见工作人员从停车挡板中抽出充电插头将其插入汽车充电槽中,随后通过手机APP软件扫描挡板上方的二维码来激活充电系统,后续充电进度随即实时显示在APP软件及特锐德后台终端上……
上述实践操作,仅仅是特锐德“汽车群充电系统”优越性的部分展示。在公司董事长于德翔眼中,依托多项创新设计,“汽车群充电系统”的推出将颠覆传统桩式充电模式,并由此开创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显然,已在箱式变电站领域深耕多年的特锐德,如今又有了新的发展奋斗目标。
弄潮汽车充电
“如果说项目筹划初期内心还有些许忐忑的话,那么国家接连出台的扶持政策则逐步坚定了公司发展汽车群充电系统的信心。特别是8月初听闻国网退出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的消息后,我兴奋得一夜没睡着觉,我意识到,特锐德的机会真的来了。”
在特锐德7月下旬宣布进军汽车充电领域之后,身为公司掌舵人的于德翔便没有了“假期”概念,就在接受记者采访后的次日一早,于德翔又再度飞赴外地,与当地政府领导和专家分析、商讨“汽车群充电系统”在当地的落地方案。
根据特锐德的投资计划,公司拟投资6亿元成立“青岛特锐德汽车充电有限公司”,并以该平台打造智能汽车群充电系统,从事汽车充电系统研发及充电运营等相关服务。
随着电动汽车普及度的提高,建桩难、充电难已成为车主的一大顾虑。在现有“一车一桩”模式下,建设充电桩需占用额外的空间,且外界还担心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小孩随意触摸)。
相比之下,特锐德的汽车群充电系统则脱离了充电桩的概念,其将各个充电桩的供电电路、充电控制电路和区域监控模块都集成到一个多功能充电箱变内,充电终端仅留有充电插头(隐藏在停车挡板内),这不仅降低了充电设施造价,还实现了集中管理和有序充电。而即便插头裸露在外,其具有的无电、防水特性也规避了潜在安全隐患。而用户充电服务结算则通过手机APP上升到“互联网云管理平台”处理,节省了运营成本。
群充电系统的另一大特点是实现了区域充电的调度管理。据于德翔介绍,未来随着电动汽车的家用普及度的提升,当车主下班后大量电动车集中充电时,必然会对小区接入电网造成负荷冲击,甚至对小区整体用电造成影响。但使用群充电系统则完全没有这一顾虑,待车主选择充电后,系统会根据其下次用车时间智能分配充电时点。“大部分车主是第二天清早用车上班,群充电系统则对所有充电车辆进行统筹规划后,选择在电价低、用电负荷小的凌晨进行充电,真正实现了对电网的削峰填谷作用。”于德翔解释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汽车群充电系统目前尚处试验推广期,但其凭借上述优点已赢得了一些地方政府和汽车厂商的认可。9月10日,公司与北汽新能源草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北京、青岛等地强强联合、共同推广电动汽车充电业务;9月16日,公司与芜湖市政府签署协议,双方将设立合资公司在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终端网络投资建设、充电运营、电动汽车销售等方面展开合作;10月24日,公司又宣布与众泰汽车、湖南经济技术担保公司共同设立新公司,推进公司“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在湖南地区的应用。
于德翔坦言,汽车群充电系统在初期推广阶段可能不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甚至出现亏损,但公司更为看重的是该产品全面铺开后所带来经济效益及一系列“附加值”。以10万个智能汽车充电终端计算,待推广期过后按照每两个充电终端服务一个车辆、每车每年1.2万公里计算,单个智能终端年均利润约1500元,全部智能终端年利润预计为1.5亿元,智能终端设备生命周期内总利润约15亿元。
根据于德翔的设想,特锐德未来不仅提供汽车充电服务,同时还会依托这一平台开展电动汽车租赁、销售乃至维修等全方位服务。当充电插头插入汽车后,后台的云管理系统便会全面检测汽车的各项设备,对是否需要维修、保养等给出合理化的操作建议,真正实现云服务的一体化、智能化。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