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纠结的往往是“政策”、“市场包容”、“城市建设”。但现在政策落实了、市场认可了、城市建设跟进了……怎么还是买车难?
在记者看来,现在的“难”是厂家不敢贸然“卖”。这其中涉及两种可能:一是厂家产能有限,供应难平衡;二是厂家自身信心不足,重心仍不在此。
受困于产能的汽车厂商,比亚迪是典型。根据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透露,“目前秦已经累积了一万的订单,但受电池产能限制出不了货。现在1700辆的单月出货已经是当前最大供货量了。”而这1700辆秦,一位比亚迪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几乎一半卖到了上海。”因为上海的政策是“买新能源车可赠送牌照”。所以比亚迪优先上海地区供货。这样一来长沙地区变得货源摊。
而更多车企在新能源车技术方面储备不足。如果不是国家政策上的支持,这不会是它们预计中的“盈利性业务”。
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北方某自主汽车品牌近日有新的纯电动车上市,但厂家并不是很重视。领导层对下面的人说,“现在产的(新能源车)也就做做展车,能卖就卖。卖不了的话,也就这么多了”。
原话是否如此,无法查证,但现状却很真实:车企归根到底要对盈利报表负责,明知道目前新能源车还不会形成最大的效益,自然也不会将过多的资源投放于此。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