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一项公开的研究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石油需求量接近4亿吨,其中进口依赖率达到49%;到2020年,预计石油需求量将超过7亿吨,进口依赖率将达到68%;再过10年,到了2030年,我国石油进口依赖率将高达73%。石油资源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节约能源,发展新能源车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近日来我国北方地区再次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中央气象台测算,10月23日-10月25日期间,京津冀地区、东北平原中南部、黄淮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重度霾,甚至这样的雾霾天气将在未来呈现常态化。
在这样一个节点上,新能源汽车的作用也就凸现出来——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使发展新能源车,变得日益重要。
我国的汽车工业历经30多年的发展,在2013年,产销量都超过了2000万辆,连续第五年位居世界第一。毫无疑问,我国早已成为了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然而我国汽车产销量虽大,技术实力,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实力却不强。实现我国汽车强国梦,仍然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要走。
此前,人民网记者采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时,对方曾经表示, “中国汽车正面临着由大到强的迈进,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汽车工业必须成为绿色产业,为生态文明作贡献。”这样的论调也完全符合习大大在今年五月份指出的方向。
事实上,从政策、国家战略、环境保护还是产业发展等多种层面,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达成了共识——我国发展新能源技术势在必行。
两种新能源技术路线 哪条才是正确答案?
那么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发展新能源汽车,应该走哪条技术路线?
目前在我国,由于政策扶植的力度不同,存在以“弯道超车”为指导思想的纯电动技术路线和现阶段更适合新能源车发展现状的混合动力技术路线两种主要技术路线。
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曾经公开表示,政府只需设立标准,而具体如何发展技术,则应该交由汽车企业和市场决定。
迫在眉睫的环保压力让一些地方政府直接将政策扶植的目标定在了零排放的纯电动车上,希望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在完成汽车工业发展的同时,解决环境保护的问题。殊不知,纯电动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目前纯电动车的发展一直存在着很多难以逾越的瓶颈,需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解决了核心技术瓶颈,才能谈产业化。
纯电动是终极目标,混合动力是必由之路
首先,电池技术短期内难以获得较大的突破。纯电动车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电池的储能密度太低。从最早的铅酸电池,后来的镍氢电池,到今天的锂电池,储能比伴随材料成本一起攀升,但仍然和石化燃料,也就是石油相差甚远。
特斯拉在中国备受追捧,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00公里是卖点之一。每两公斤电池,可以提供一公里续航里程。水平之高在业内未见出其右者。尽管如此,500公里续航里程,需要背1000公斤的电池包,相当15个成人伴你同行。而跑同样里程的燃油汽车只要加油50升。两者的储能差距由此可见一斑。而1吨锂电池的价格起码高达30万元,这样的成本差距更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