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笔者开始撰写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稿件算起,至2016年,笔者经历了太多关于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技术、市场、服务层面的风风雨雨。既然要谈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现状,就必须理清这个市场推动的前因。
前因:
19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顿时,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停下脚步。也就是在此时,受上级主管单位分配,一汽、北汽、上汽的发展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困顿而停止。
1980年代,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一汽与大众合作、北汽与克莱斯勒合作、上汽与大众合作,开始了“市场换技术”的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井喷时代。也正是在这一时期(1986年3月)国家863计划开始了。
在863计划中标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推进内容。其中,北汽负责纯电动汽车和技术研发;上汽负责燃料电池汽车和技术的研发。在随后的20余年中,北汽新能源从北汽集团剥离“自负盈亏”式发展。上汽新能源更是投以重金研发成功在中国尚未具备市场回报的燃料电池汽车(荣威e750和e950燃料电池车型)。但是比亚迪这家民营车厂,却在2008年就率先推出最具市场商业化销售的F3e电动汽车。
对于比亚迪的历史笔者已经在多篇文章中描述过,这里就不再过多解读。
虽然比亚迪以制造电池起家,但在一片骂声中“改行”成为汽车制造厂。这华丽的转身,为比亚迪乃至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巨大的转变。
2012年,比亚迪e6和K9电动汽车上市并在没有国家政策和补贴支持的环境下,进行出租和公交商业运营。同年,比亚迪、江淮、长安、北汽新能源携手多款新能源汽车,在“两会”之际进入北京集中展示,为中国新能源政策推进制造了空前的舆论氛围。
2013年,车厂、媒体都在对新能源发展产生了大探讨,支持的态度与反对的声音同样鲜明。2014年,经过数轮博弈,终于确定了新能源汽车及全产业链作为政府力推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方向。
其实,这种博弈的结果产生,不仅仅是某一家车厂在技术层面突出而导致,更是更多的车厂,主管部门、媒体、终端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现状:
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虽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各个本土车厂,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展模式。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