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鑫是中国“光伏制造”时期少数几个被肯定的公司之一,不过,掌门人朱共山已经不再希望以“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名片,他的雄心是“可再生能源的方案提供商”。为此,他于去年两度押注终端电站,在港股和A股各并购一个上市平台。
终端发电在新政策的驱动下,正步入前所未有的高增长,为光伏这个盛极而衰的产业呈现新的可能。搭乘能源互联网的热潮,光伏电站吸引了诸多场外选手关注,去年,有同样雄心的多家公司在资本市场搭建了新平台,重构商业模式。
2015年,被称为光伏发电行业的爆发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中,将全年新增电站规模从15GW上调到17.8GW,“一带一路”的战略沿线,也为光伏发电勾勒出千亿规模的掘金图谱。
行业的从业者相信,在艰难的融资环境中逆流而上,跃过光伏电站的“龙门”,中国的光伏产业将会掀起二次浪潮。而飞跃的密码正如朱共山所说,“下一轮热点,不再是规模和成本致胜,而是由科技和金融驱动的”。
金融工具助推器
经济观察报获悉,协鑫新能源(0451,HK)将会在明年第一季度,把Yield Co金融平台分拆上市,上市地点有意在美国。一旦上市之后,会将财务并表于协鑫新能源公司,为之带来更低成本的融资,为协鑫新能源在光伏电站的收购提供保障。
Yield Co是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和商业模式,属于固定收益成长型上市基金,尤其为光伏从业者关注,甚至被称作是金融界对于光伏资产的认可和证明。其本身并不参与项目开发建设,而是持有高质量项目,从而具备较低风险属性,获得低成本融资,其作用类似于房地产行业的REITs。
经济观察报采访了解,通常,上市之后的Yield Co公司,会有70%—90%的收益比例要用于回报投资者,而其收益率并不算高,约在6%—8%,但能极大缓解项目开发者的资金压力。协鑫新能源的总裁张立昕指出,“将以此产生循环资金,未来,协鑫新能源会将开发完成的项目装入Yield Co公司,并从中获取资金用于下个项目的开发”。
为了加快进程,协鑫吸引到美国高盛集团加盟。4月27日,协鑫新能源公告,向高盛集团分两期发行1亿美元的3年期可换股债券,此债券为零利息,未来可以20%的换股溢价转换成Yield Co上市公司的股份。“融资成本在光伏电站的成本构成占比较大,约占40%,另有50%为电站材料成本,10%为运维成本。因而,零利息融资,意味着高盛对协鑫新能源光伏电站业务的认可,意在Yield Co下一步的上市计划”,协鑫新能源人士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