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意社04月27日讯
4月22日至23日,中国镍钴工业发展史上的第20次金川科技攻关大会召开,八位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985”院校高层及25家与金川公司长期合作的科研院所代表汇聚金川,交流研讨镍钴行业热点、金川面临技术难题、新材料战略新兴领域挑战等。
成立于1958年的金川公司,至今已有五十余年历史,逐步发展为全球知名的采、选、冶、化、深加工联合配套的跨国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镍钴铂族金属生产企业和第三大铜生产企业。
“金川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史。”从1972年到2010年,中国科技和冶金部门围绕金川资源开发利用召开的科技大会,先后有19次。此次科技攻关大会是第二十次。很多前来参会的院士、专家、学者直言,持续多年不间断联合攻关大会实属不易。
金川公司董事长杨志强23日在第二十次金川科技攻关大会院士校长论坛上直言,金川公司发展面临的难题,集中在矿区深边部地质找矿、贵金属回收率提高、镍钴冶炼技术系统优化及产品优化、镍钴新材料的研发、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
屠海令院士表示,金川公司经过50年发展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尤其过去十年发展很快,累计了很多技术难题,镍钴工业发展要有新的思路。
杨志强介绍,金川镍矿开采已经50年,为金川后备资源提供了有效保障。储量增加了不少,但对比国外同类矿藏,我们勘探的深度是1000米,这几年希望寻找第二找矿空间,希望在深边部找矿取得突破。
此外,贵金属回收技术还有比较大的难题,目前的回收率基本上不到50%,有的更低。镍钴产业延伸的高端战略新兴产业领域需要取得拓展。杨志强说,到“十二五”末,金川公司战略新兴产业要达到600亿元,占到公司产值40%,压力非常大。
张国成院士说,要在高新技术发展上做文章。他提到,我国每年有三万多亿的芯片靠进口,高质量的芯片我们拿不出,主要是从日本、韩国、美国进口。他说,发展新材料的国内企业很多,要靠人才,提高核心技术。
杨志强说,科技联盟公关是金川的光荣传统,我们始终坚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拓展科技联合攻关的深度和广度,丰富对外合作的形式,合作不设门槛,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可以采取引进技术、产权入股、分成推动科技攻关。
中国镍钴产业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在包括汽车、电子、航空等行业的发展都依赖镍钴产业新材料的应用。屠海令院士说,镍钴产业相关领域进入新兴产业,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要有近、中、长期顶层设计,在光伏、光热、电池、合金材料等方面,选择差异化发展,高层次进入,不能走新材料发展老路,不是说有材料我们就都能发展。
他说,过去计划体制攻关模式,我们可以继承,在今天新的阶段要协同创新。金川发展除面临体制机制挑战外,还有一个是工艺、技术的深度发展,第三个是现代化科学管理。
此次科技攻关大会期间,金川集团公司企校、企院合作持续发展,分别同有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签署了合作协议。与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签署了《科技创新合作协议书》,与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造中心签署共同研发航天发动机高温合金合作意向书。
金川公司副总经理周明在第十九次科技攻关大会后主持科技工作。他说,从去年开始,明显感觉到与高校、特别是高校领导层拜访频繁,国家大的科研环境在推动一种新的科技创新模式。
西北环境脆弱,是国家重要生态屏障。环境承载力也是院士聚焦的一个重要议题。
中科院张懿院士表示,企业战略发展要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重视二次资源的回收。邱定蕃院士对此表示,西北水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比较薄弱,可能会影响工业发展。环境和水的问题都有可能影响金川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金川公司2013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750亿元,有色金属及加工材超过105万吨,化工产品267万吨。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有色金属及加工材超过200万吨,进入世界500强,建成一流的国际矿业集团。
(文章来源:大公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