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大幅缩短充电时间,提升电池容量
目前,全球汽车制造商使用的动力电池主要使用锂电池,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镍钴铝酸锂电池、以比亚迪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以日本汽车为代表的锰酸锂。这三类电池以钴酸锂电池能量密度最高,但它在高温下也最不稳定;磷酸铁锂电池最稳定,但能量密度最低。锂离子电池技术已经沉寂了20年没有大的技术革新,其最大的障碍在于:锂离子电池功率密度有限,其大量能量无法快速接收或释放(即无法实现快充快放)。
锂离子充电电池中,电极采用的活性物质导电性并不高。这种情况下,大多通过添加导电助剂来确保向电池外侧导出电流的集电体与活性物质之间的导电性。原来,导电助剂经常使用便宜的碳材料——由乙炔等碳化而成的碳黑。
最近东丽作为导电助剂的一部分或全部采用了10层左右的多层石墨烯,验证了电池的特性。结果发现,电池的容量密度和输出密度都得到提高。尤其是,即使输出密度很高,放电容量也不容易降低。
2.新能源电池领域
这也是石墨烯最早商用的一大重要领域。之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已成功研制出表面附有石墨烯纳米图层的柔性光伏电池板,可极大降低制造透明可变形太阳能电池的成本,这种电池有可能在夜视镜、相机等小型数码设备中应用。另外,石墨烯超级电池的成功研发,也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容量不足以及充电时间长的问题,极大加速了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石墨烯在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应用铺就了道路。
石墨烯是一种技术含量非常高、应用潜力非常广泛的二维碳材料,在众多行业都具有广泛甚至是颠覆性的应用前景。而汽车产业又是建立在众多行业基础上的一个集成行业,因此石墨烯对于汽车行业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3、表面防护材料
石墨烯结构稳定,耐腐蚀,耐氧化,强度大,并且容易在各种金属表面生长,可以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表面保护。同时由于其导电性和高导热性,也可广泛应用于有机材料的保护及防静电领域。可以想象如果在汽车面板表面镀上一层石墨烯,再也不用担心爱车被划了!
4、代替硅应用于集成电路,助力无人驾驶
硅让我们进入了电子化时代,多晶硅已经成为半导体行业的基础原料,被大量用作集成电路的基板。随着工艺技术的改进,目前硅基芯片的运行速度达到了GHz的级别,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计算机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硅基芯片受到材料自身性能的限制,处理速度达到4-5GHz后就很难再提高,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速度的要求。在众多的备选材料中,石墨烯因其超高强度、超高热导率以及超强导电性而最引人瞩目。
使用石墨烯作为基质生产出的处理器能够达到THz(即1000GHz),IBM已经在2010年研制出运行速度超快的石墨烯晶体管,其最大频率可以达到 230GHz,远远超过现在的硅基晶体管运行速度。IBM在2014年7月宣布将再投入30亿美元进行包括石墨烯在内的碳芯片技术的研发。石墨烯未来很有可能取代硅成为半导体行业的基础材料。
5、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完美加速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储能装置,与充电电池相比,可进行不限流充电,因而充放电速率非常快,可以在几秒内完成充放电过程,同时具有功率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将超级电容器与锂离子电池组合使用可有效解决电动车加速慢的问题。由于石墨烯比表面积很大,所以以石墨烯为电极的超级电容器具有超高的容量,可以达到上百F/g,远高于其他材料作为电极的超级电容器,更适合作为动力电池的助力动力源。
6、替代ITO制备超高效太阳能电池及可折叠的显示器
今年7月2号,汉能高调公布了四款运用太阳能作为动力源的概念汽车,如果有朝一日这一想法能够在汽车领域得到推广实现,可以想象汽车行业对太阳能电池的需求会大幅提升。
目前太阳能电池、显示器及触摸屏使用的透明导电材料主要是氧化铟锡。但由于ITO对红外线的透射率实际上也还是比较低,导致现在的太阳能电池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依然比较低;另外,ITO材料的韧性较差,在折叠或是拉伸时会影响显示的效果。
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而具有非常高的电导率,同时几乎透明,对所有波段的光透过率都超高,是一种性能超优异的透明导电材料,因此其被广泛看好代替ITO。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日本富士电机在开发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得到的石墨烯片的导电率高达ITO的几倍,并且能够保证90%的光透射率,已经达到能够充分满足 性能指标的水平。在显示器及触摸屏领域,相比于现在主流的ITO材料,石墨烯拥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韧性,作为透明导电材料,能够制作成为可以弯曲的显示 器件。
7、石墨烯气凝胶,用于尾气空气净化、催化载体
汽车室内及尾气的净化一直是汽车环保领域考虑的重要问题。2013年浙大高分子系高超教授课题组制备出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石墨烯超轻气凝胶,材料密度仅为0.16mg/cm3。
这种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却拥有非常优异的性能,其具有高弹性,被压缩80%之后仍可恢复原状;同时还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迄 今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其可以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催化载体等领域,对汽车室内空气净化以及尾气催化还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