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居全球第三
本报讯 近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较大飞跃:在过去的7年里,共提交中国专利申请2011件,与德国、韩国并列全球第3位。世界前两位是日本和美国,专利申请量分别为近9000件和4000件。
据悉,发展新能源汽车,专利运用和保护是“生命线”。以生产磷酸铁锂汽车电池为例,如国外企业取得有效的发明专利,国内企业生产就需获得外方专利许可,并一次性缴纳1000万美元或生产每吨产品缴纳2500美元。按照相关规划,目前我国安排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项目39个,投入经费超50亿元,重点支持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及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共示范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4万辆。
新能源公交车在上海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本报讯 近日,首批30辆“双电”公交车在上海浦东交付使用,这意味着新能源公交车在上海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批“双电”公交车满载乘客、开着空调,日均行驶近10小时,单车行驶里程超过150公里,能满足公交运营要求。
据悉,在经历世博会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示范后,上海有纯电池、超级电容和“电池+电容”双电等多种不同技术路线的新能源公交车上路,经过两年多实践比较,已将续航里程长、成本相对较低的“双电”技术确定为上海新能源公交车的发展方向。目前,在上海使用的新能源车辆经过多年改进提升,即使有电池发生问题,司机也可在一分钟内排除风险隐患,而且远程监控也会及时报警,多重保障确保安全。
重庆投资5亿元建充换电设施助推新能源汽车应用
本报讯 近日获悉,今年重庆将投资2500万元新建1座纯电动客车充电站和10座混合动力客车小型充电站,这些充换电设施投用后,可一次同时为75辆纯电动大客车和500辆混合动力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到“十二五”末,重庆将累计投资5亿元建设各类充换电站30座,总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建成交流充电桩1000台,有效满足电动、混合动力等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需求。
据悉,自2009年被批准为“十城千辆”示范工程试点城市以来,重庆市大力建设充换电设施,推动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2010-2012年,重庆市电力部门累计投资7000万元,建成2座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3座充电站、8座混合动力客车小型充电站、200台交流充电桩和1套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系统,专门为电动公交客车和小型乘用车提供充换电服务。
武汉市政府与高校共建新能源汽车工研院
本报讯 近日,武汉市政府和武汉理工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这是武汉市继智能装备、光电、导航与位置服务等工研院之后组建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工研院,将着力推动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据悉,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将主要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整车控制系统、电池、电机及动力系统、电控等领域原创性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的研发,孵化一批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核心企业。未来3-5年内,将建设成为新能源汽车人才及培训基地、产品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10年以内,发展成为具有数百亿元产值规模的战略新兴产业基地,支撑武汉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