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日举办的南京客车展上,记者见到了久违的重庆恒通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平。当时的他还是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还在上海新能源汽车峰会上言辞激烈地反对纯电动汽车。而此时,他正作为电动客车企业代表,向记者侃侃而谈其对“10分钟快速充电”的看法。
■新材料实现快速充电
“纯电动汽车开始采用的是铅酸电池,在我看来,这种材质在回收后污染很严重,所以当时我对发展纯电动汽车比较反对。”邓平表示,如今多数汽车企业在纯电动汽车上配装的磷酸铁锂电池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最大的缺点就是充电时间长。
2011年11月1日,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与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重庆恒通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邓平出任总经理。由他们研制出的钛酸锂车载电池让邓平对发展电动客车逐渐有了信心。“我们采用的钛酸锂电池基本解决了现在车载电池面临的电池寿命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邓平说。
对记者提出的钛酸锂电池成本比磷酸铁锂电池高出不少的问题,邓平解释,因为他们采用的钛酸锂电池能够快速充电,所以相对于其他纯电动客车,只需要在车上装配1/3的电池组就可以。“这样一来,电池成本反而降下来了。”他说。
如其所言,目前投入重庆公交线路运行的快速充电电动客车已有666辆,其中纯电动客车31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635辆,都能够实现10分钟快速充电50度左右,续驶里程达到40~60公里,而这正是一般公交线路跑个来回的距离。
据了解,恒通电动车采用的钛酸锂电池采用600V 250A 双枪充电,已经可以在单体电池大倍率(6C)全充放电条件下,实现2万次循环,电池衰减小于20%,成组后可达到1万~1.2万次循环。
■试运营效果显著
“2011年4月,重庆公交购了6辆快速充电纯电动客车进行试运行。运行一年以后,每辆车大约运行了5万公里,充电2万多次。重庆作为山城路况特殊,另外气温较高,但这些车辆都经受住了考验,在运行过程中钛酸锂电池性能没有太大问题,衰减率甚至不足1%。”邓平向记者介绍。
同年6月,国家电网在重庆建立了一座大型公交快速充电站,设置6个双枪充电桩。同一般的加油站一样,可供40~50辆公交车充电。充电站占地不到3亩,充电投资不到1500万元。整个充电站只有两个员工进行管理。“甚至完全不需要工作人员,司机也能自助充电。”邓平说,“曾经有香港考察团来我们这采购,他们对我说,只有我们的车最适合香港使用,因为香港寸土寸金,建设大型充电站不现实,利用现有场站设置充电桩是最理想的。”
邓平解释,城市公交最适合这种快速充电电动车,因为城市公交定点距离的运行特点决定了其可以根据运行一个来回的用电量装载电池,这不仅能够降低采购电池的成本,而且降低了整车重量,实现快速充电,不用长时间驻场停车充电,减少了站场用地面积,降低了基础设施投资成本。
在采访过程中,邓平还对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一家公交企业的采购人员不断问我,你们的电动公交车下雨天还能不能跑?我还有点不明就里,后来才知道,他是怕下雨天把电池给泡了。”他说,“当时我就和他解释,我们的电池组不是安装在底盘上,而是安装在车顶,这样既可以防止因为车辆涉水导致电池出现故障,也方便让驾驶员操控快速充电装置,实现自助充电。”
■推广理念更重要
“目前快速充电电动车在国际上也是趋势,但我国还没有紧跟国际的发展步伐,国内除了我们恒通一家,还没有其他客车企业涉足快充电动车领域。”邓平说。在他看来,一项好的技术不应该只由一家企业来做,尽管对于这家企业来说,能在市场上形成垄断,但对行业的影响以及技术的向前推动却是不利的。“所以我更希望能把快速充电电动车的技术推广出去,让大家都能认识到这项技术的优点,并且能够推动在国内建立快速充电联盟,共同制定快速充电标准,标准有利于我们同国际接轨,也使我们的技术发展不受限于外国标准,不用被动接受。”
邓平告诉记者,在之前的几年,日本车企就已经成立了“电动汽车充电协会”,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制定电动车的快速充电标准,并且在此之后就推出了相应的标准;美国也在去年的世界电动车大会上,成立了“快速充电协会”。同时,欧洲也成立了“欧洲快速充电协会”,制订的“快速充电技术标准”也得到了诸多企业的支持。
自从他们的产品面世,邓平就成为了快速充电的“宣传员”,在国内各大新能源汽车展会、论坛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他看来,推广这种理念非常重要。“让充电就像加油一样方便、快捷,这样才能让电动汽车更多地被大众所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