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力远(600478.SH)两次重组鸿源稀土失败,让其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解释。
6月19日上午,科力远董事长钟发平在就终止重组举行的媒体说明会上表示,重组鸿源稀土并不是为了“稀土而稀土”,而是出于公司战略考虑,公司确实需要稀土。
然而,历时近一年半重组计划,竟戛然而止。而其终止理由竟然与上次相同,两次均是因为鸿源稀土的评估价格和盈利水平问题而终止收购。这不禁引发股民质疑,科力远是否拿重组做戏?此外,在结束鸿源稀土的收购计划之时,科力远的新能源汽车概念登场,这是否将变成另一场资本游戏?还需拭目以待。
鸿源稀土价值不再?
曾因计划收购鸿源稀土而备受二级市场关注的科力远,二度爽约。
6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要求下,科力远就终止收购鸿源稀土一事举行说明会。会上,科力远董事长钟发平首先介绍了公司正在重点发展的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产业情况,并强调重组鸿源稀土确实是出于公司战略发展考虑。
稀土是发展镍氢电池的重要材料,每一辆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中约需要稀土2.5到3公斤。早在2011年8月16日,科力远就发出了因重组鸿源稀土而停牌的第一次公告。直至2011年11月30日,科力远才公开表示,此前公司一直在积极推进向交易方和其他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收购稀土加工企业益阳鸿源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股权。
但由于各方对资产评估价格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而作罢。
2012年3月27日,科力远再次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开始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2012年6月,科力远公布重组预案, 采用股份加现金的方式,向鸿源稀土股东曹佑民购买全部股权,鸿源稀土预估值合计约为12.2亿元,但迟迟不见进展。
“鸿源稀土年度的出口配额已经分配完毕,当年已经没有稀土出口配额给我们。但考虑到稀土材料对公司的战略意义,为降低电池生产成本,确保公司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产业,经与鸿源稀土股东曹佑民协商,科力远董事会决定实施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这是科力远给出第二次重组鸿源稀土的理由。
但鸿源稀土作为加工工企业,本身并不掌握稀土资源。国家对稀土政策的调整,对于鸿源稀土本身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例如,工信部于2012 年7月26日下发《稀土行业准入条件》,鸿源稀土是第四批,也是在2013年6月初才取得稀土行业准入许可。
科力远再次爽约。
“科力远要的是稀土资源,而不是稀土加工冶炼。”钟发平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他同时谈到公司作为并列大股东参与筹建的湖南省稀土集团目前进展顺利。
稀土故事谁受益?
科力远从2009年起定位于服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产业。公司新战略确定开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投资,包括联合成立新公司及并购。
2009年,科力远与香港超霸公司合资成立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霸公司”),着力研发、制造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
2011年,科力远收购了日本松下公司旗下的本土企业——日本湘南工厂,湘南工厂建有先进的汽车动力电池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具备生产高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能力。
正是收购日本湘南工厂触痛了科力远想要收购稀土企业的神经。钟发平表示,当时想收购鸿源稀土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解决日本湘南工厂稀土问题,希望用鸿源稀土出口配额保障供应。
对于终止此次收购计划,钟发平说了两个理由:一是科力远一直看重的出口配额指标,随着“湘南中国化”将于今年10月投产显得不再特别重要;另一个就是由于稀土价格在近来的连续下跌,导致交易双方未能对标的未来盈利水平和估值达成一致意见。
在科力远打算购买鸿源稀土期间,科力远的股价基本上都是提前出现异动。此前,市场一直有传言认为,科力远以重组热门题材稀土为炒作噱头,消息公布前股价异动,涉嫌内幕交易。
比如在2011年科力远停牌之前的6月份,科力远的股价就开始逐渐拉升。2011年6月23日,科力远最低价为18.42元/股,到了8月15日停牌之前已经最高涨至27.86元/股,涨幅达51.25%。
此后随着重组失败消息的公告,科力远连续拉出5个跌停板。截至2011年12月22日,其股价最低跌至12.92元/股。
然而此后的科力远拉开了更加强势的上涨序幕。从2011年12月22日的最低价开始,科力远可以说是一路拉升。在收购鸿源稀土的计划再次公布之后,其最高更是冲到了31.13元/股。从最低时的12.92元/股到2012年6月18日的最高价31.13元/股,科力远的涨幅接近141%。
期间的2011年9月28日,科力远此前非公开发行的2854.28万股限售股解禁上市。其中,易方达、华宝信托等共7家投资机构及个人持有科力远定向增发的股份。据同花顺(16.340,-0.17,-1.03%)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这些参与定向增发的机构和个人悉数退场。
2010年9月该部分股票的增发价格为14.96元/股,如果按照科力远在2011年复牌之后12月1日22.55元/股的跌停价格计算,这些定增股东通过减持科力远最多套现2.17亿元,通过增发实现盈利50%多。
6月8日,科力远宣布终止同鸿源稀土重组事项前连续7天下跌,这亦被市场解读为有大资金提前出逃。但钟发平在说明会上强调,科力远并不是为了“稀土而稀土”,因为自己并没有在本次重组期间买卖过公司股票,也不存在提前泄露消息的事情。
新故事开讲
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最担心的是重组终止对于科力远业绩造成影响。科力远认为,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本次重组终止不会给上市公司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科力远主营产品为电池以及镍产品的生产。2012年,科力远实现营业收入16.8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负的7434.6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滑29.41%、212.14%。
钟发平回应指出,2012年由于工厂搬迁、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技术人才引进等原因导致亏损。“这是公司转型期出现的亏损,我们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业务一直看好,会继续往这个方向转型,收缩传统业务。”
对于2013年的业绩保障,钟发平表示,经过产业升级整合后,传统业务盈利能力增强;收购日本湘南工厂后,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业务保持了良好的增速;同时将研发新民品电池,积极拓展新的市场;而且公司“湘南中国化”的建设将于10月投产,因此公司对今年实现盈利充满信心。
此前,科力远借丰田公司进军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机会,与丰田公司合资合作,实现车载电池的本土化生产。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科霸公司也正在进行“湘南中国化”项目的建设。电池生产的本土化使得稀土出口配额对公司的战略意义逐渐减小。
5月30日,科力远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及丰田通商株式会社等企业共同成立科力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不过,科力远以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为重点的产业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9年,科力远转型之后,其中主要产品为电池及镍产品的生产销售。
然而,主业转型后的2009年至2011年间,科力远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最大的是贸易,约占营业收入的53%~61%。虽然在2012年科力远电池的销售收入已经占了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但营业成本上涨比较快,比上年上涨55.31%,毛利率则下降至14.07 %。
科力远表示,在稀土原材料方面,科力远不排除今后与鸿源稀土进行合作,包括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等,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科力远驻日本湘南工厂稀土配额的需求。同时科力远积极参股湖南稀土产业集团,在今后的稀土材料方面,也能给科力远形成强有力的保障。
有业内人士认为,科力远收购鸿源稀土失败,押宝湖南稀土产业集团,并没有解决原材料受制于人的问题。众所周知,国有控股的湖南稀土产业集团从组建到实际能向科力远供应原材料的时间对于科力远来说并不可控。
显然,如果在此期间稀土价格大幅波动尤其是上涨,对于科力远的业绩将产生大影响。
不过也有投资者担心,目前国内混合动力汽车产业政策还不明朗,科力远核心技术没有亮点,依赖丰田混合动力无疑具有未知的风险。甚至有投资者担心,这是科力远向投资者讲的“新能源汽车”的故事。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推广,锂电网(li-b.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