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智能,不交通。曾经的科幻场面,正在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宝马、奥迪、奔驰以及沃尔沃等企业,纷纷表示将在2020年之前推出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而作为互联网企业的谷歌,更是将无人驾驶汽车与互联网紧密捆绑,大有抢夺整车企业技术风头之势。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这场事关未来的科技竞赛中,在一次汽车与互联网前所未有的联合大局中,各家企业的看家本领究竟是什么?如何实现更为通畅的技术研发路径?如何面对尚不确定的商业化环境和法律环境?如何更有效地推广产品和品牌?
由谷歌工程师塞巴斯蒂安·特伦主导的自动驾驶汽车梦想,已经开始照进现实。
近两年,宝马、奥迪、奔驰、通用、沃尔沃、丰田、日产、福特等汽车巨头纷纷宣称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成果日趋成熟,并且已经开展匹配自动驾驶技术的试验车进行长途道路测试,根据这些车企的规划,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在数年内在量产车型中推广。
对于这股热潮,处于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主场”地位的自主品牌也不甘落后。不过,不同于外资品牌的自主研发,国内的自主品牌车企均选择了与研究机构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据悉,一汽集团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上汽集团与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广汽集团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比亚迪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通讯研究院、吉利汽车与沃尔沃瑞典研发中心都展开了相关合作,希望通过合作研发的方式尽快对自动驾驶技术有所突破。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汽车将如坐上“筋斗云”一般来去自如。
这并非神话,在2013年的世界汽车论坛上,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表示,2020年沃尔沃将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大批量应用,最终实现汽车的零伤亡梦想。而就在李发表讲话的同时,他手下的工程师已在瑞典Gothenburg的实际路况中,用几辆改装后的S60实现了解放司机双手的自动驾驶雏形实验,所有的动作只需要司机按一个Autonomous Drive键。技术专家Erik Coelingh称,2017年该技术将率先应用到100辆量产车型上,并能在真实路况下安全行驶。
通常来说,自动驾驶包括三个阶段:初步阶段的辅助自动驾驶,如ACC、LDW、DDS、BLIS等,这些功能已经在一些科技领先的车型上实现;中级阶段的半自动驾驶,如语音控制、City Safety、自动泊车、自动伺驾,这时汽车已经不只是一个能预警的机器,而是一个可以和司机平等交流并主动完成动作的准智能机器;高级阶段的自动驾驶则将前面几项更加系统化、逻辑化、人性化地结合在一起,如自动预判路况、自动超车刹车、全方位路标探测、全面人机互动。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最高级的自动驾驶,将使单个的智能汽车与其他车辆之间、车辆与社会环境之间产生实时沟通,成为整个车联网社会的一个有机分子。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深入,中国每年10万人因交通事故而丧失生命的现状将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因行为误判、交通事故引起的拥堵将大大改观;配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最优行驶模式也将有效缓解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最终,人、车、社会将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从这种意义上讲,自动驾驶技术给社会带来的益处及其可实现性,甚至要领先于新能源汽车。当业界普遍在为电池技术、充电桩建设、市场推广殚精竭虑时,自动驾驶技术已经以其真实的普世魅力,带给了人们一种全新思路。因为我们无论走哪一条路,最终目的不过是实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环保的、便捷愉悦的物理移动方式。
或许,自动驾驶的春天会比人们估计的要早些到来。
(作者为上海明华有道咨询有限公司执行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