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闭且酷热的工厂车间里,一群来自松下的动力电池团队穿着笨重的防护服,正在加班加点地做着检测工作,他们已经连续忙碌了三个半月。
他们是松下动力团队的核心检测人员,正在为了迎接特斯拉进入中国,做最后的电池检测。这次的检测项目十分复杂,稍有差错就会导致所有工作前功尽弃。眼看着特斯拉进入中国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松下没有时间犯错,所有检测必须一次性完成。
特斯拉是在对市面上超过300种电池进行试验后,才最终认定了松下。在特斯拉电池技术总监Kurt Kelty看来,松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更大并且稳定性、一致性更好,能为特斯拉电动汽车提供合格的动力来源。
之后的事实证明,Kurt Kelty的选择是正确的。从特斯拉推出首款车型Roadster,到目前风靡全球的Model S,短短4年时间,特斯拉完成了一个对于新能源汽车厂商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难题——电池组成本下降了44%,显然这与松下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松下电池成就特斯拉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一辆特斯拉需要8000多块松下18650型号的小电池,按照去年一年特斯拉在美国销出2万辆电动汽车计算,松下一年即出售1.6亿块这种电池。这对于在此之前已经严重亏损的松下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业务。
借助特斯拉掀起的全球热潮,松下成功占据了动力电池霸主地位。更值得庆幸的是,松下结束了多年的亏损状态,终于在2013年年底成功迎来了首度盈利。
今年2月,特斯拉宣布为适应量产电动车的需求,将建造一座耗资约50亿美元的超级锂离子电池厂。
在外界看来,这对松下而言无疑又是一次腾飞的好机会,甚至可以为松下奠定掌握动力电池核心市场的基础。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松下仅仅在这则消息公布的2个月后,才低调地宣布将参与合作。而时至今日,松下都没有公开将以何种形式参与这次合作。
等离子失利
其实松下一直很重视与特斯拉的合作。然而以怎样的形式参与合作,或许连新上任的董事长津贺一宏自己都不清楚。
出身动力电池部门还不满60岁的津贺一宏十分明白动力电池对于松下的意义。然而,他却比任何人都谨慎。因为在经历了等离子电视押宝失败以及由此带来的公司多年的亏损之后,津贺一宏已经不敢再轻易押宝。
2006年,日本追加1800亿日元,在日本尼崎工厂附近建设年产600万台等离子电视生产能力的新工厂。按照当时的计算,这个工厂正式投产后,松下的5个工厂等离子电视产量可以达到1150万台,形成世界最大规模的等离子电视生产能力。
而在当时,包括三星、夏普在内的诸多公司,都在忙着减弱或干脆放弃等离子。松下的巨资豪赌,着实让业界为其捏了一把汗。
豪赌为松下换来了短期的业绩回报。2007年4至6月份,松下净利润为达到393.1亿日元,同比增长9.7%;营收为2.24万亿日元,同比增长4.8%。
但这份好成绩维持的时间并不长。随后的5年内,包括松下在内的日本消费电子企业逐步陷入亏损的泥淖。
在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看来,松下连续两年巨额亏损,除了日元升值等外部原因,更是因为战略决策失误所致。
巨亏之下的松下不得不选择瘦身,接下来的时间,松下进行了多项资产出售和裁员,并在2013年关闭了上海等离子工厂。
谋局动力电池
瘦身战略成效很明显。津贺一宏上任不久就扭转了亏损。然而这场豪赌已经让松下产生了畏惧心理。甚至面对特斯拉抛过来的橄榄枝,津贺一宏也是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