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01年开始,中国投入电动汽车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以来,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通过奥运、世博会的拉动,中国的电动汽车从无到有,技术也一直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但就目前来看,国内的电动汽车生产厂商绝大多数都还是处于低端电动汽车的装配生产,而高级术一直没有能在全部的电动汽车上普及,并且,国内的电动汽车生产厂商鱼龙混杂,有很多就像是小作坊的劣质产品,那么,未来的电动汽车会不会被主流的汽车生产厂商所垄断,现有的这些电动汽车生产厂商能否顶得住?不得不说是前景堪忧,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些问题。
续航能力是否有质的飞跃
电动汽车目前得不到更快的普及和电动汽车的电池续航能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一直都在困扰着各大厂商,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与国外和国内的大厂商相比,国内一些低端的电动汽车生产厂商由于电动汽车成本的原因,一直在探索能够有高性价比的电池,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为5类: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铅酸电池、以磷酸铁锂为征集的锂离子电池和以钛酸锂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对于上述的这五种电池却各有各的优缺点,不是价格昂贵就是电池的能力不佳。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对于大厂商也是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就连特斯拉也不例外。
电动汽车充电,是个问题
聊完了电动汽车的电池续航能力,咱们再来聊聊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假设电动汽车已经普及,那么当你开着你的汽车时,你是不是会不断的担心什么时候你就会被你的汽车搁浅的路上?就目前情况来看,电动汽车充电桩并没有得到普及,加油站还是占主导地位,因此,就算是普及,应该也会是混合插电式动力汽车先得到普及,然后充电桩建设到每个加油站点或者商场后,电动汽车才会普及。从最近的新闻来看,特斯拉已经在做这样的事情了,那么国内的电动汽车生产厂商是不是已经在这条战线上落后了呢?
科技含量,能否跟上潮流
在目前科技成分在汽车上占领的比重越来越大的今天,国内的低端电动汽车厂商是否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就市场上现有的电动汽车来说,低端电动车上并没有太多的科技技术,没有车载系统,没有HUD,没有加入车联网的迹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成本问题,国内大多数电动汽车厂商并不是土豪,车载系统等科技成分的融入势必要提高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于此,市场价格必定要抬升,从而会造成销售成本变高,本来销量不大的电动汽车会变得更加举步维艰。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些低端电动汽车的生产厂商还能否继续生存呢?
电动汽车以环保为主打,以可再生能源——电力为动力,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广,然而,上面的这三个问题,国内的电动汽车生产厂商是绕不过去的,如果要想发展壮大,那么这三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国内的厂商不对自己进行一次脱胎换骨,未来很有可能变为其他厂商的配件供应商而存在于汽车领域。最终,决定权还是要交给市场,希望国内的厂商能顶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