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电池材料研发着手
从技术层面考虑,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于其他化学储能体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介绍,中科院正在研究和发展基于纳米技术的长续航动力锂电池技术,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并降低成本,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据介绍,该研发和应用将在2015年实现续航里程达到180公里,2020年达到300公里以上。另外,中科院还将目光放到了下一代锂电池的研发上,包括全固态锂电池、锂硫、锂空电池技术。这些技术将进一步大幅提高能量密度,从而使电池充电时间更短,储存电量更多,耐用时间更久,使用更安全。
与传统锂电池相比,锌空气电池储存能量要大一倍,价格相对便宜,也更加安全和环保。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锌空气电池离产业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近日,据新华网报道,《电动汽车用锌空气电池行业标准》有望出台。该标准涵盖电动汽车用锌空气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等多方面内容。在多方共同合力推动下,锌电池的应用前景将相当广阔。
燃料电池技术也受到关注。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燃料电池是一种称为质子交换膜的燃料电池(PEMFC),它以纯氢为燃料,以空气为氧化剂,不经历热机过程,不受热力循环限制,因此能量的转换率高。同时,它还具有噪音低、无污染、寿命长、启动迅速、比功率大和输出功率可随时调整等特性,因此非常适合作交通工具的动力源。有报道称,日本已在发展燃料电池技术。
“超级电池工厂”开启规模化生产模式
今年2月,特斯拉宣布了一项总投资额高达50亿美元的电池工厂筹建计划,并希望通过这座超级电池工厂满足自身和其他企业对电池的庞大需求。6月,特斯拉还在其官网上宣布,要共享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希望借此吸引其他汽车制造商加大对电动汽车财力和精力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