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中央部门和北京市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中关村加快建设首个中国特色的人才特区。
中关村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拥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41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所属院所为代表的国家(市)科研院所206所;大学科技园26家,留学人员创业园34家。
中关村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超过1.5万人,累计创办企业超过6000家,是国内留学归国人员创办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
2010年,张剑辉决定做点什么。
从2001年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起,张剑辉的生活一直简单而专注。无论是在伯克利还是后来的硅谷,张剑辉如鱼得水。出众的技术水准和研发能力让他在5年时间里职位连升4级,成为高级设计经理,这在公司相同资历的同事中堪为翘楚。甚至在他离职之前,公司给了他折合约50万~60万美元的股票。
日后,无数人问起他为何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他的回答一直都是“想做点什么”。
这句话换个角度的表达是,张剑辉对未来有自己的期待。虽然彼时已经出类拔萃,但张剑辉能一眼看到职业生涯20年后的样子,“毕竟你是华人,有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天花板还是存在的”。显然,他并不觉得这块可见的天花板是他的极限。
在硅谷,张剑辉负责两项重要的技术研发,其中一项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研究,另一项则是电池管理系统集成电路设计。
张剑辉相信,环境的压力让发展电动汽车成为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身边越来越多朋友回到国内发展,陆续传来的利好消息也促使他加快考虑回国发展。
“我们这一代人受教育的环境,让我们不免还有一些报效祖国的想法。”除了事业的考量,张剑辉坦言亦希望对中国的发展有所助益。
2010年,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智能电网集团恰巧在全球招聘首席技术官,职位设在中国。对比教育经历和工作履历,这个职位对张剑辉来说几乎是量身定做。
就这样,张剑辉回到了阔别近10年的祖国。与他一同回来的,还有两名同事。
舒鹏,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化学材料硕士,对电池本体研究相当透彻;钱昊,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电力电子学博士,对电动汽车的功率转换以及电网有深入研究。
这构成了日后海博思创的“三驾马车”。
2011年,团队已经开始运行,那时公司甚至没有实体。订单来的时间先于公司成立,以至于当他们与东风汽车签约时临时想了一个名字。这也是颇令张剑辉自豪的地方。
在现在的能源领域,储能技术是一大瓶颈,电动汽车是如此,新能源发展也是如此。目前,储能电池运用最多的是锂电池和铅酸电池。由于单体电池都只有3伏左右,而电动汽车动力需要300至600伏,因此必须把几百块电池串并联起来,成为一个电池包。
电池的成本占电动汽车的50%到60%。这意味着电池对于电动汽车就如同“阿喀琉斯之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