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关键技术,伴随着2014年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储能产业发展和成熟的速度逐步加快。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项目库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国储能在电力系统的累计装机比例从2013年的7%上升为10%,累计装机规模为81.3兆瓦,比2013年增长55%。回顾2014年的储能市场,从政策到应用,推动储能产业发展的大事接踵而来。
激励因素一 分布式光伏政策频出
自2013年底起,分布式光伏发电相关支持政策及补贴办法陆续出台。从《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下发,到0.42元/千瓦时分布式光伏补贴办法的明确,再到各地区扶持政策快速跟随等,一系列意见、政策的相继出台,表明了我国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决心,并将其作为引导光伏市场应用的重点方向。
但是我国分布式光伏的市场建设仍处于起步期,还面临着例如建设融资、并网接入、补贴政策落实、以及运行维护等问题,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经济性提升、市场需求的夯实、运营模式逐步建立,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发展势必走上正轨。这一切给未来“光伏+储能”模式的项目建设打下了基础;光储模式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同时,还能够使用户侧的用电更加可调可控,加强了对用电成本的管理控制;通过需求侧管理,这些光储项目还可以辅助电网调峰。储能的参与可以使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更加灵活有效,服务于用户侧的同时也对配网运行提供支持。
激励因素二 电改方案将出台
备受瞩目的新电改方案已获原则性通过,目前该方案在等待批复后发布。新电改方案提出“四放开、一独立、一加强”,发电计划放开,即政府将不再制定发电计划;电价放开,除了输配电价由国家核准之外,发电厂和用户之间可以直接制定电价进行交易;配电侧放开,新增的配电网,要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成立售电公司,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交易机构独立;加强电网的规划。
其中,需求侧的改革将成为重点。
长期关注并参与电力体制改革的两位专家肖鹏与曾鸣表示:“以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为标志的多元电力供应体系已是当代国际能源技术革命的大势所趋。”分布式发电在供电的同时还可以利用余热为工商业和家庭用户提供热电冷联产,降低碳排放并提高总体发电效率,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的结合,不仅可以就地提供电力资源,还可以服务于电网调度,提供调频、调压、备用电源等辅助服务,有效地提升电力系统的供电安全和应急备用能力。储能系统应用于需求侧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优势,电力需求侧的改革将为储能产业的发展开辟新道路。
激励因素三 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截至2014年底,由国务院、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20余项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扶持政策,激励并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内容涉及示范推广、发展目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与国际同步发展。
受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的鼓舞,许多国际大型电池厂商纷纷加大了对我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布局。近期,三星SDI、LG化学、SK集团等韩国电池企业纷纷提出了在我国投资建厂、扩大动力电池产能的发展计划。同时,以尼桑、福特、宝马、通用等汽车公司为代表的国外企业也都非常重视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未来,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为储能电源的市场发展类型主要包括四种:光储式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车电互联(V2G)、需求响应充电以及电动汽车电池二次利用。
激励因素四 加州储能采购计划通过
根据美国加州AB2514法案,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CPUC)通过了“储能采购框架和设计项目”,确立了三大公共事业公司(太平洋电气公司、南加州爱迪生电力公司和圣地亚哥电气公司)到2020年将完成1.325吉瓦储能采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