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短短9个字,成了光伏圈最潮的口头禅。其所包含的环保霸图与企业家雄心,不言而喻。
穹顶之下,雾霾之苦,汉能可以带来一些绿色的希望吗?
汉能背后,是中国新首富的崛起神话。李河君的版图扩张和财富增速令人咋舌。
李河君被光伏同行们称之为“李主席”,偶尔公开露面就会遭遇人群围追堵截,与“外星人”马云、王健林等商业明星一样受人瞩目。
对于李河君,政府、合作伙伴及同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相信眼前的李河君就是传说的那个“做大事”的人,但外界对他并不了解,对他的宏图韬略也未吃透。而另一种声音也从未停止:“资本高手”才是对他的真正定位,李河君不是在靠太阳能赚钱,而是靠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的股价发家。

人们在努力接近真相。
李河君:对薄膜深信不疑
据报道,2010年就有两架湾流G550飞机的李河君,对外界给予的“首富”称号似乎并不在意。他对媒体说,他和高管在做汉能之前都不缺钱,以前水电站带来的业务收入就很稳定,天天可以打高尔夫球。
他对媒体叙述,自己最初卖电子器件,经历过房地产、矿业及矿泉水、贸易等行业。也有报道称其发迹于铁路运输。
在做光伏之前,其涉足的是水电产业。汉能控股官网显示,金安桥水电站于2003年开始筹建。2012年8月,四台机组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超过130亿千瓦时。
有知情人士称,李河君跨到光伏产业的起因是,当时他想买欧瑞康的薄膜电池设备生产线,但因对方开价高,别人就推荐他看下铂阳太阳能(汉能薄膜发电的前身,后被汉能收购)旗下的生产企业,做的都是类似产品。
一位曾在欧瑞康工作的人证实,铂阳太阳能的收购价,在2013年时预计比欧瑞康的售价便宜近一半。当时100MW的欧瑞康生产线大约售价1亿美元,铂阳太阳能的售价在5000万美元左右。
随后,李河君通过汉能出手并收购铂阳太阳能的方式切入到了薄膜电池生产设备这一领域。
薄膜电池有多种技术,为人所熟知的是以下几种:非晶硅/非晶硅锗(a-Si/a-SiGe)、铜铟镓硒及碲化镉。据同行介绍,目前汉能的几家工厂内(成都、禹城、河源等)正在运作的生产线技术主要是非晶硅锗的生产线,其中河源基地还有欧瑞康的生产线。
虽然薄膜市场不如晶体硅市场(相对于薄膜的另一种光伏技术,约占市场80%以上份额)那么红火,但是李河君还是坚持了下来。而当年几乎与他同时涉足类似薄膜技术领域的公司,有的已转型晶体硅电池和电站了(如正泰集团),有的则关闭了生产线并陷入困境[如无锡尚德已破产重整,并被顺风清洁能源(01165.HK)收购)].
据称,尽管李河君背后有技术团队给他提建议,比如上马晶体硅电池项目之类的,但他依然醉心于薄膜技术路线,对该技术给市场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彻底改变深信不疑。李河君曾对媒体表示,“我们相信,薄膜发电可改变世界和能源格局。”
买下好技术
多位熟悉行业和汉能的人士表示,李河君早在2012年起开始买入一些低价高技术的薄膜公司,其对薄膜技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视野也较宽。
